高温结构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突破了传统材料的使用温度极限,成为航空航天与能源装备的关键支撑。镍基高温合金GH901通过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成型,在1150℃下的持久强度达200MPa,用于制造燃气轮机首级动叶片,使进口温度从1200℃提升至1350℃,发电效率提高5%,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增加2000万度。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研发更是开创高温材料新纪元。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SiC/SiC)复合材料,在1400℃高温下的弯曲强度保持率达80%,用于航空发动机尾喷管调节片,可承受1600℃燃气冲刷,重量较镍基合金部件减轻50%,有效提升推重比。华南理工大学开发的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通过纳米复合烧结技术,在1200℃下的抗热震性能提升3倍,成功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密封环,解决了高温下的气密性难题。 在超高温领域,粉末冶金制备的难熔金属铼(Re)基合金,熔点达3180℃,通过添加钨、铱元素,在2000℃下的蠕变速率降至10⁻⁶/s,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点火器,可靠性提升5倍。高温结构材料正从"耐受高温"走向"利用高温",粉末冶金技术为极端环境下的装备设计提供了全新材料体系。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聚焦新能源汽车,粉末冶金轻量化零部件全场景展示!2024年3月6-8日粉末冶金技术产品展
传感器材料的粉末冶金技术以“高灵敏度、低功耗、宽量程”为研发重点,推动智能设备感知能力提升。压电陶瓷传感器采用锆钛酸铅粉末,经流延成型等工艺制得50微米薄膜,压电常数d33达400pC/N,响应频率100kHz,可精确检测0.1N微力变化(定位精度0.05mm),为工业机器人精密操作提供高分辨率触觉反馈。 石墨烯传感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柔性阵列,湿度响应灵敏度5%/RH、响应时间<1秒,应用于智能手表生理监测,实时追踪心率血氧(误差率≤1%),支持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华南理工大学研发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以碳纳米管-银纳米线粉末印刷成型,0-100kPa压力下线性度0.99,植入汽车座椅可识别坐姿,为自动驾驶安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航空航天需求,氧化锆陶瓷传感器经粉末冶金制备,在800℃高温下零点漂移<0.1%FS/℃,响应时间短至50μs,保障航空发动机推力系统高温高压下精确调节。 当前,传感器材料向“多模态智能感知”升级,粉末冶金技术凭借薄膜化、柔性化优势,支撑传感器微型化与环境适应。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2025年3月10-12日中国上海市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览会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首推"工业元宇宙"展区 数字孪生成新看点。
粉末冶金技术在精密零部件制造中展现出"高精度、高一致性、高性价比"的突出优势。齿轮制造采用粉末冶金温压成型+烧结硬化工艺,齿形精度可达ISO6级,齿向误差<0.008mm,传动效率达98%,较传统切削齿轮提升5%,噪音降低10dB,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减速器,在12000rpm高速运转下的振动幅值<50μm。 含油轴承的自润滑特性源于粉末冶金的多孔结构设计。通过控制0.1-10微米的孔隙分布,轴承含油率达20%,在无额外润滑条件下,可在5m/s线速度、10MPa载荷下稳定运行,寿命超过5000小时,是普通滑动轴承的3倍,尤其适用于难以维护的汽车天窗、座椅调节机构等场景。上海汽车粉末冶金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齿轮,采用粉末锻造技术,密度达7.85g/cm³,冲击韧性达30J/cm²,满足电动车大扭矩、高转速的传动需求。 随着工业机器人对精密传动的需求,粉末冶金谐波减速器柔轮的制造技术取得突破。通过冷等静压成型+真空烧结,柔轮齿圈的强度达1000MPa,疲劳寿命超过100万次循环,回差精度<1arcmin,打破日本企业的长期垄断。精密零部件制造正从"替代传统加工"走向"定义先进制造标准",粉末冶金技术成为高精度传动系统的关键支撑。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标志着粉末冶金技术从单一材料制备向多相体系设计跨越。以铝基碳化硅(SiCp/Al)为例,通过控制10-30微米碳化硅颗粒均匀分散及界面冶金结合,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可达500MPa以上,密度维持2.8g/cm³以下,比强度较传统铝合金提升40%。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可承受150℃高温高频振动,同时实现减重30%,有效提升电池续航。 粉末冶金工艺关键优势在于精确调控增强相分布。高能球磨实现颗粒表面原子级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使碳化硅与铝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从传统搅拌铸造的80MPa提升至150MPa,抑制界面裂纹萌生。重庆新铝时代科技开发的梯度增强复合材料,在制动盘摩擦表面形成500微米高硬度耐磨层,磨损率较铸铁降低60%,应用于国产高性能电动车,制动距离缩短15%。 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RAM)经粉末冶金热压工艺制备,纤维体积分数可达40%,拉伸模量超200GPa,用于无人机承力框架,相同强度下重量较钛合金减轻45%。随着复合材料设计与工艺模拟技术进步,粉末冶金正推动金属基复合材料从性能优化迈向结构功能一体化。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注意!9月10-12日,粉末冶金展将掀行业热潮!
高温合金在1200℃/100h持久性能测试中,蠕变应变率≤0.05%/h,疲劳寿命突破1000次热循环(ASTM E606标准)。商飞3D打印燃烧室机匣采用IN718LC粉末材料,通过激光选区熔化(SLM)工艺实现壁厚均匀性±0.1mm,减重28%后通过FAA Part 25适航认证,已装机应用于波音787客机发动机短舱。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梯度材料卫星支架采用ZrO₂/SiC纳米复合材料,比强度达钛合金2.3倍,在北斗三号卫星应用中实现18kg减重,热震稳定性通过1800℃-水冷循环测试。该材料基于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制粉工艺,氧含量≤80ppm,粒度D50=45μm,已通过SpaceX星链卫星部件振动测试。展会特设增材制造材料展区。华南国际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PM & IACE SHENZHEN 2026),展会将于2025年9月10至12日登陆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届时将在超30,000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出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领域的高性能原材料、前沿技术设备、开创性产品及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必将为华南先进制造市场带来新的可能性,激发新一波商贸合作浪潮,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诚邀您参展参观。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观展攻略,如何高效对接供应商。2024中国国际粉末冶金与磁性材料展览会
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即将启幕!5G+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新发布!2024年3月6-8日粉末冶金技术产品展
先进陶瓷材料作为工程材料和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能源、通信电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陶瓷粉体多为离子键或共价键化合物,采用传统烧结工艺制备致密陶瓷材料所需的烧结温度较高,保温时间较长,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晶粒粗化及气孔残留,进而影响陶瓷材料的各项性能。为了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提高烧结致密度与材料性能,各国研究人员先后开发了多种新型烧结技术:放电等离子烧结(SPS)、闪烧(FS)、冷烧结(CS)、振荡压力烧结(OPS)、自蔓延高温烧结(SHS)、微波烧结。2025华南国际先进陶瓷展览会(IACE SHENZHEN 2025)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启幕。本届展会将搭建高效交流的质量平台,覆盖30,000㎡展览面积,携手300+家中外展商,共同谱写先进陶瓷产业升级的新篇章!2024年3月6-8日粉末冶金技术产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