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合金在1200℃/100h持久性能测试中,蠕变应变率≤0.05%/h,疲劳寿命突破1000次热循环(ASTM E606标准)。商飞3D打印燃烧室机匣采用IN718LC粉末材料,通过激光选区熔化(SLM)工艺实现壁厚均匀性±0.1mm,减重28%后通过FAA Part 25适航认证,已装机应用于波音787客机发动机短舱。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梯度材料卫星支架采用ZrO₂/SiC纳米复合材料,比强度达钛合金2.3倍,在北斗三号卫星应用中实现18kg减重,热震稳定性通过1800℃-水冷循环测试。该材料基于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制粉工艺,氧含量≤80ppm,粒度D50=45μm,已通过SpaceX星链卫星部件振动测试。展会特设增材制造材料展区。华南国际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PM & IACE SHENZHEN 2026),展会将于2025年9月10至12日登陆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届时将在超30,000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出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领域的高性能原材料、前沿技术设备、开创性产品及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必将为华南先进制造市场带来新的可能性,激发新一波商贸合作浪潮,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诚邀您参展参观。电机效率突破95%!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9月深圳福田2号馆揭秘磁材黑科技。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粉末冶金产业展览会
多孔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技术通过精确调控孔隙结构,实现“轻质、高承载、多功能”的完美统一。金属泡沫材料采用熔体发泡法,在铝合金中引入直径0.5-5mm的球形气孔,孔隙率达80%时密度低至0.4g/cm³,压缩强度达15MPa,应用于高铁列车的地板支撑结构,减重60%的同时提升隔音效果10dB,满足高速列车的轻量化与舒适性要求。 医疗领域的多孔钛合金植入体采用颗粒堆积烧结工艺,控制300-500微米的连通孔径与60%孔隙率,弹性模量降至80GPa,接近人体皮质骨(10-30GPa),有效减少应力屏蔽效应,临床数据显示骨整合速度提升30%,已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重庆八方新材料开发的多孔镁合金支架,通过盐模板法构建贯通孔结构,降解速率可控(0.3-0.8mm/年),植入后6个月新生骨组织覆盖率达70%,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可吸收支撑。 在航空航天领域,多孔高温合金用于发动机热障涂层的底层材料,50%孔隙率的结构可降低热传导率40%,同时提供涂层应力缓冲空间,使涂层寿命从500小时延长至1500小时。多孔材料正从单一结构材料发展为集承载、散热、生物相容于一体的功能材料,粉末冶金的孔隙精确调控技术是其产业化的关键推手。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9月10至12日中国深圳国际粉末冶金及先进陶瓷展览会多家企业齐聚深圳福田2号馆,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展打造“一站式”商贸平台!
传感器材料的粉末冶金技术以“高灵敏度、低功耗、宽量程”为研发重点,推动智能设备感知能力提升。压电陶瓷传感器采用锆钛酸铅粉末,经流延成型等工艺制得50微米薄膜,压电常数d33达400pC/N,响应频率100kHz,可精确检测0.1N微力变化(定位精度0.05mm),为工业机器人精密操作提供高分辨率触觉反馈。 石墨烯传感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柔性阵列,湿度响应灵敏度5%/RH、响应时间<1秒,应用于智能手表生理监测,实时追踪心率血氧(误差率≤1%),支持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华南理工大学研发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以碳纳米管-银纳米线粉末印刷成型,0-100kPa压力下线性度0.99,植入汽车座椅可识别坐姿,为自动驾驶安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航空航天需求,氧化锆陶瓷传感器经粉末冶金制备,在800℃高温下零点漂移<0.1%FS/℃,响应时间短至50μs,保障航空发动机推力系统高温高压下精确调节。 当前,传感器材料向“多模态智能感知”升级,粉末冶金技术凭借薄膜化、柔性化优势,支撑传感器微型化与环境适应。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
建立了镍基K418高温合金下引式热型连铸(OCC)凝固过程温度场模型,采用试验与ProCAS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修正了界面换热系数条件,使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大差异不超过4%,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凝固过程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从1 460 ℃升高到1 540 ℃时,两相区宽度由15 mm减小到10 mm,温度梯度从33 K/cm增大到40 K/cm;当冷却距离由13 mm增大到33 mm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6 mm,温度梯度从28 K/cm降低到23 K/cm;当平均拉坯速度从9 mm/min增大到18 mm/min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5 mm;当温度梯度从35 K/cm减小到25 K/cm、拉速增大到36 mm/min时,固液界面位置下移到BN铸型出口处,有拉断、漏钢的风险。K418高温合金铸锭(φ10 mm)合理的下引式热型连铸制备参数范围为:熔体浇注和BN铸型温度1 500~1 540 ℃,冷却距离23 mm,平均拉坯速度9~18 mm/min。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 9月10-12日,粉末冶金展邀您探索前沿科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粉末冶金行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末冶金企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研发、技术交流等方式,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国际间的合作研发能够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例如,一些欧美国家在粉末冶金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优势,而亚洲国家在应用技术和大规模生产方面经验丰富,双方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国际技术交流会议、学术研讨会等平台,行业学者和从业者能够分享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还可以拓展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一些大型粉末冶金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趋势,将进一步提升粉末冶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将于9月10-12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开幕!诚邀您莅临参展参观。2025国际粉末冶金展将发布行业蓝皮书 解析碳中和背景下的技术趋势。深圳国际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
9月10日开场,粉末冶金展震撼来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粉末冶金产业展览会
纳米粉末冶金技术依托纳米级金属粉末的高活性表面与烧结驱动力,开辟材料性能提升新路径。区别于传统工艺,纳米粉末平均粒径<100nm,巨大比表面积使其在烧结中展现更低致密化温度与均匀晶粒分布。以纳米晶铜为例,控制粉末粒度与烧结参数后,晶粒稳定在50-80nm,抗拉强度从220MPa跃升至750MPa以上,电导率保持IACS标准95%,实现力学与导电性能平衡。 能源存储领域,纳米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通过球磨包覆碳层,将一次颗粒控制在100-200nm,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使电池在10C高倍率下容量保持率>85%,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医疗植入领域,选区激光熔化(SLM)制备的纳米钛合金多孔支架,300-500μm孔径的三维贯通结构与人体松质骨孔隙率匹配,成骨细胞黏附率提升40%,动物实验显示植入8周新骨生成量较传统钛合金增加3倍。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建成年产50吨纳米金属粉末中试线,开发的纳米晶铝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达650MPa,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减重25%。随着产学研深化,纳米粉末冶金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为先进制造注入新动能。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粉末冶金产业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