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厚新材料针对食品接触场景开发的镍基自熔合金粉末,在满足 FDA 食品接触材料标准(21 CFR 175.300)的同时,兼具优异的耐磨与耐蚀性能。该粉末采用纯 Ni-Cr 体系(Cr 14%),通过冷喷涂工艺形成的涂层,孔隙率≤0.5%,表面经电解抛光处理后 Ra≤0.8μm,避免食品残渣附着。在巧克力辊筒涂层应用中,该粉末涂层在 50...
查看详细 >>粉末冶金作为一种先进的近净成型技术,对原材料粉末的性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博厚新材料敏锐洞察粉末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痛点,全力投入铁基粉末在该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其生产的铁基粉末在粒度分布、颗粒形状、流动性、压缩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表现出众。例如,通过独特的雾化与分级工艺,实现了铁基粉末粒度的 控制,粒度分布极为均匀,这使得在粉末冶金成...
查看详细 >>博厚新材料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打造了丰富多样的铁基粉末产品体系,以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领域的多样化需求。针对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多种粒度分布与合金成分的铁基粉末。对于制造高精度、高耐磨的机械零件,研发出含有特殊合金元素且粒度极细的铁基粉末,通过粉末冶金工艺,能够制造出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零件,满足机械零件在高负荷、高转速工况下...
查看详细 >>在材料科学领域,硬度与韧性往往是一对相互制约的性能指标,许多材料在追求高硬度时,韧性会 下降,反之亦然。我们致力于突破这一技术难题,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成功研发出一种在硬度和韧性方面取得良好平衡的新型铁基粉末。在成分设计上,公司的研发团队精心调配合金元素的种类与含量。这些元素在铁基粉末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能够形成细小且弥散分布...
查看详细 >>博厚新材料的纳米晶镍基自熔合金粉末通过控制雾化冷却速率(≥10⁵℃/s),使晶粒尺寸≤100nm,较传统微米晶粉末的耐磨性提升 60%。纳米晶结构通过 “晶界强化” 与 “位错阻碍” 双重机制提升耐磨性:晶界数量随晶粒细化呈指数增加,阻碍磨粒切削路径,同时纳米晶界的无序结构使位错滑移距离缩短,塑性变形阻力增大。磨损实验(干砂 - 橡胶轮法...
查看详细 >>热处理是调整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铁基粉末而言,恰当的热处理工艺能优化其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特殊使用要求。我们配备了先进的热处理设备与专业的技术团队,深入研究铁基粉末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针对需要高硬度与耐磨性的应用场景,如制造切削刀具、耐磨衬板等,采用淬火与回火工艺。将铁基粉末制成的坯体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
查看详细 >>博厚深知产品外观对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针对铁基粉末开发了一系列先进且多样化的表面处理技术,旨在满足各类产品对外观的严苛要求。对于需要高光泽度外观的产品,采用电镀工艺对铁基粉末制品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控制电镀液成分、电流密度以及电镀时间等参数,在铁基粉末表面均匀沉积一层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镀层,使产品表面呈现出较亮光泽,极大提升了产品的视觉质...
查看详细 >>博厚新材料采用真空感应熔炼 + 惰性气体保护气雾化的全密闭生产流程,确保镍基自熔合金粉末的高纯净度:真空熔炼阶段(温度 1600-1700℃)使非金属夹杂物充分上浮去除,配合电磁搅拌促进成分均匀化;气雾化阶段使用高纯氩气,避免二次氧化。光谱分析显示,该粉末的杂质含量(Fe≤0.03%,Cu≤0.02%,S≤0.005%)远低于 GB/T ...
查看详细 >>在材料成型工艺里,尤其是面对具有精细内部结构和复杂外形的模具时,粉末的流动性对成型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博厚新材料通过一系列先进且独特的生产工艺,赋予了铁基粉末的流动性。在粉末制备阶段,借助先进的雾化技术,精确调控铁液的喷射压力、流速以及冷却介质的参数,使得生成的铁基粉末颗粒具有近乎完美的球形度,且粒度分布极为狭窄。这种理想的颗粒形态与粒度...
查看详细 >>在数字化时代,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博厚新材料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全力推动铁基粉末技术与数字化生产的深度融合,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对铁基粉末产品的结构、性能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提前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减少设计缺陷,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同时,利用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实...
查看详细 >>在医疗器械领域,博厚新材料镍基自熔合金粉末通过生物相容性优化与表面改性,为骨科植入物提供理想的涂层解决方案。该粉末采用 Ti-Ni 体系(Ni 50%),经表面羟基化处理后,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纳米级涂层,厚度 5-10μm,表面接触角≤15°,促进骨细胞黏附与增殖。细胞毒性测试(MTT 法)显示,涂层提取物对 L929 细胞的存活率≥95%...
查看详细 >>博厚新材料为汽车涡轮增压器轴承提供的镍基自熔合金粉末,通过微观组织优化实现耐磨性与耐疲劳性的双重提升。该粉末采用 Ni-Cr-B-Si-Mo 体系(Mo 5%),经激光熔覆形成的涂层硬度达 HRC62-64,在高速旋转(10 万转 / 分钟)与边界润滑条件下,摩擦系数稳定在 0.12-0.15,较常规铁基涂层降低 30%。某涡轮增压系统制...
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