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成电路的想法的前身是制造小陶瓷正方形(晶片),每个正方形包含一个小型化的组件。然后,组件可以集成并连线到二维或三维紧凑网格中。这个想法在 1957 年似乎很有希望,是由杰克·基尔比向美国陆军提出的,并导致了短命的小模块计划(类似于 1951 年的 Tinkertoy 项目)。[8][9][10]然而,随着项目势头越来越猛,基尔比... 【查看详情】
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主要是更小的特征和更大的芯片,使得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每两年翻一番,这种趋势被称为摩尔定律。这种增加的容量已被用于降低成本和增加功能。一般来说,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集成电路操作的几乎每个方面都得到改善。每个晶体管的成本和每个晶体管的开关功耗下降,而存储容量和速度上升,这是通过丹纳德标度定义的关系实现的。 因为速度... 【查看详情】
在速率上,商用系统大多为2.5Gbit/s或10Gbit/s,更高速率的40Gbit/s系统正在实用化,预计到2004年开始商业应用,一些电信公司如阿尔卡特的实验室已进行了160Gbit/s的传输实验。在通道密度方面,通道间的波长间隙已小到25GHz,还在向12.5GHz努力,使得商用系统的总通道数现为160~240个,实验室中... 【查看详情】
集成电路的早期发展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德国工程师沃纳·雅可比[4](西门子)[5]申请了集成电路状半导体放大器的**[6]示出了公共衬底上的五个晶体管组成的三级放大器。雅可比披露了小巧便宜的助听器作为他**的典型工业应用。他的**尚未被报道而立即用于商业用途。集成电路的概念是由杰弗里·杜默(1909-2002)提出的,一名工作于英国... 【查看详情】
三极管三极管在中文含义里面只是对三个脚的放大器件的统称,我们常说的三极管,可能有多种器件。可以看到,虽然都叫三极管,其实在英文里面的说法是千差万别的,三极管这个词汇其实也是中文特有的一个象形意义上的的词汇电子三极管 Triode 这个是英汉字典里面“三极管”这个词汇的英文翻译,这是和电子三极管**早出现有关系的,所以先入为主,也是真正意义... 【查看详情】
因为CMOS设备只引导电流在逻辑门之间转换,CMOS设备比双极型组件(如双极性晶体管)消耗的电流少很多。透过电路的设计,将多颗的晶体管管画在硅晶圆上,就可以画出不同作用的集成电路。随机存取存储器是**常见类型的集成电路,所以密度比较高的设备是存储器,但即使是微处理器上也有存储器。尽管结构非常复杂-几十年来芯片宽度一直减少-但集成电路的层依... 【查看详情】
半导体的分类,按照其制造技术可以分为:集成电路器件,分立器件、光电半导体、逻辑IC、模拟IC、储存器等大类,一般来说这些还会被分成小类。此外还有以应用领域、设计方法等进行分类,虽然不常用,但还是按照IC、LSI、VLSI(超大LSI)及其规模进行分类的方法。此外,还有按照其所处理的信号,可以分成模拟、数字、模拟数字混成及功能进... 【查看详情】
电子测量仪器按其工作原理与用途,大致划为以下几类。 一、多用电表模拟式电压表、模拟多用表(即指针式万用表VOM)、数字电压表、数字多用表(即数字万用表DMM)都属此类。这是经常使用仪表。它可以用来测量交流/直流电压、交流/直流电流、电阻阻值、电容器容量、电感量、音频电平、频率、晶体管NPN或PNP电流放大倍数β值等。 二、... 【查看详情】
大多数半导体使用单晶硅,但使用的其他材料包括锗、砷化镓(GaAs)、砷化镓、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率是由晶体结构中引起自由电子过剩和缺乏的杂质决定的,一般是通过多数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来负责的,但是,各种半导体,例如晶体管为了在器件中工作,需要少数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