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粉末冶金材料研发聚焦 “生物相容性” 与 “功能适配性”。钛合金多孔植入体通过 3D 打印构建 90% 连通率、400-600 微米孔径的仿生结构,与松质骨孔隙匹配,3 周内皮细胞长入、6 周骨小梁形成,临床假体松动率从 8% 降至 1.5%。不锈钢精密部件采用金属注射成型(MIM)技术,316L 粉末混合粘结剂注射脱脂烧结后,获密度超 7.8g/cm³、晶粒度 < 20 微米的高精度零件,如关节镜微型夹爪尺寸精度 ±0.05mm、粗糙度 Ra≤0.4 微米,满足微创手术需求。 3D 打印个性化植入体开拓医疗新方向:CT 建模结合 EBM 技术成型的钛合金义齿支架,重量较传统件轻 30%、骨贴合度提升 90%,术后恢复缩短 40%;可降解镁基合金粉末降解速率 0.5-1mm / 年,为骨缺损修复提供新方案。材料表面改性推动生物医学材料从 “安全植入” 向 “诱导组织再生” 进阶。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参观!2025国际粉末冶金展将发布行业蓝皮书 解析碳中和背景下的技术趋势。3月24日-26日中国上海市国际粉末冶金展
粉末冶金技术在精密零部件制造中展现出"高精度、高一致性、高性价比"的突出优势。齿轮制造采用粉末冶金温压成型+烧结硬化工艺,齿形精度可达ISO6级,齿向误差<0.008mm,传动效率达98%,较传统切削齿轮提升5%,噪音降低10dB,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减速器,在12000rpm高速运转下的振动幅值<50μm。 含油轴承的自润滑特性源于粉末冶金的多孔结构设计。通过控制0.1-10微米的孔隙分布,轴承含油率达20%,在无额外润滑条件下,可在5m/s线速度、10MPa载荷下稳定运行,寿命超过5000小时,是普通滑动轴承的3倍,尤其适用于难以维护的汽车天窗、座椅调节机构等场景。上海汽车粉末冶金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用差速器齿轮,采用粉末锻造技术,密度达7.85g/cm³,冲击韧性达30J/cm²,满足电动车大扭矩、高转速的传动需求。 随着工业机器人对精密传动的需求,粉末冶金谐波减速器柔轮的制造技术取得突破。通过冷等静压成型+真空烧结,柔轮齿圈的强度达1000MPa,疲劳寿命超过100万次循环,回差精度<1arcmin,打破日本企业的长期垄断。精密零部件制造正从"替代传统加工"走向"定义先进制造标准",粉末冶金技术成为高精度传动系统的关键支撑。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3月24日-26日中国上海市国际粉末冶金技术前沿论坛循环经济新机遇!2025深圳粉末冶金展聚焦再生金属粉末回收技术。
光学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突破了传统玻璃与陶瓷的性能边界,开启先进光学应用新场景。纳米微晶玻璃通过控制20-50nm的锂铝硅酸盐晶相析出,抗冲击强度达80MPa・m¹/²,透光率>92%,应用于华为“昆仑玻璃”盖板,可承受1.5米高度跌落至粗糙地面的冲击,裂纹发生率较普通玻璃降低90%,同时保持1080P分辨率的高清透光性能。 透明陶瓷的粉末冶金制备技术实现重大跨越。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的氧化铝透明陶瓷(Al₂O₃),在1600℃、10MPa氮气环境下致密化,透光率达95%(600nm波长),硬度HRA92,用于制造激光雷达的保护窗口,可耐受10万次以上的雨滴冲击(速度120m/s),同时对1550nm激光的透过率>98%,保障自动驾驶系统的精确探测。 在航空航天领域,耐辐照玻璃陶瓷通过粉末冶金复合烧结技术,引入氧化铈纳米颗粒(含量5%),在10⁵Gy辐射剂量下的透光率下降<5%,成为载人航天器舷窗的理想材料,可有效屏蔽宇宙射线对航天员的伤害。光学材料正从“被动防护”走向“主动功能优化”,粉末冶金技术为光学器件的极端环境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对轻量化与安全性要求严苛。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电池盒箱体经搅拌摩擦焊集成多腔体,重量较钢制箱体减轻 40%,满足 IP67 防水与 100g 抗震性能,为电池组提供可靠保护。比亚迪镁基复合材料电池托盘采用半固态成型,密度低至 1.8g/cm³、抗拉强度 280MPa,单个托盘减重 12kg,等效增加 15 公里续航,成为提升电动车能效的重要方案。 传动系统精密化推动粉末冶金技术突破。同步器齿毂精度达 ISO6 级、齿形误差<0.01mm,配合低摩擦涂层使换挡力降低 30%、换挡时间缩短至 0.2 秒,大幅提升驾驶平顺性。在 48V 轻混系统普及趋势下,渗碳淬火粉末冶金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突破 500 万次,较传统切削齿轮提升 2 倍,满足高频启停的耐磨需求。华南零部件企业加速推进粉末冶金零件模块化设计,助力整车减重与能效提升。 从发动机到电驱系统,粉末冶金技术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持续赋能汽车轻量化与性能优化。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从原材料到终端应用: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展串联汽车/电子/航天产业链。
建立了镍基K418高温合金下引式热型连铸(OCC)凝固过程温度场模型,采用试验与ProCAS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修正了界面换热系数条件,使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大差异不超过4%,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凝固过程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从1 460 ℃升高到1 540 ℃时,两相区宽度由15 mm减小到10 mm,温度梯度从33 K/cm增大到40 K/cm;当冷却距离由13 mm增大到33 mm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6 mm,温度梯度从28 K/cm降低到23 K/cm;当平均拉坯速度从9 mm/min增大到18 mm/min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5 mm;当温度梯度从35 K/cm减小到25 K/cm、拉速增大到36 mm/min时,固液界面位置下移到BN铸型出口处,有拉断、漏钢的风险。K418高温合金铸锭(φ10 mm)合理的下引式热型连铸制备参数范围为:熔体浇注和BN铸型温度1 500~1 540 ℃,冷却距离23 mm,平均拉坯速度9~18 mm/min。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 碳达峰+碳中和: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9月深圳福田2号馆共筑绿色产业未来。3月24日-26日中国上海市粉末冶金行业技术峰会
抢占产业先机!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将于9月启幕!3月24日-26日中国上海市国际粉末冶金展
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将于9月10-12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开幕!在当下的粉末冶金行业,3D 打印与粉末冶金的融合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3D 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粉末冶金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变革。 如前文所述的新型双相钛合金,便是以 3D 打印工艺结合粉末冶金原料实现的创新成果。3D 打印能够根据复杂的设计模型,逐层堆积金属粉末,实现近净成形,极大地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通过 3D 打印与粉末冶金的结合,可以制备出传统工艺难以制造的复杂零部件,满足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对个性化、高精度零件的需求。 在医疗领域,利用该技术可定制符合患者骨骼结构的植入物,提高植入物与人体的相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制造出具有轻量化、大强度特点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这种融合趋势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还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将在更多行业掀起创新浪潮,为粉末冶金行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诚邀您莅临参展参观!3月24日-26日中国上海市国际粉末冶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