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3D打印技术与传统粉末冶金的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梯度材料打印工艺,可在单一部件中实现钛/镍/钢不同金属层的精确结合,产品疲劳强度较传统工艺提升30%。中国商飞采用该技术制造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温度提升至1800℃,减重效果达32%,单件成本降低25万元。该技术已应用于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异形部件制造,生产周期从72小时缩短至28小时。据预测,2025年增材制造在粉末冶金领域的渗透率将突破18%,相关设备市场规模达15亿元。华南国际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PM & IACE SHENZHEN 2026),展会将于2025年9月10至12日登陆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届时将在超30,000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出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领域的高性能原材料、前沿技术设备、开创性产品及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必将为华南先进制造市场带来新的可能性,激发新一波商贸合作浪潮,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诚邀您参展参观。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9月深圳启幕!全球企业聚焦新材料应用突破。3月10日至12日华东区国际粉末冶金技术论坛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作为粉末冶金领域的一项先进技术,在 2025 年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关注。SPS 具有升温速度快、烧结时间短、组织结构可控、节能环保等诸多鲜明特点。 利用 SPS 技术,加热均匀,能够使粉末快速达到烧结温度,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与传统烧结方法相比,SPS 的烧结温度可降低 100 - 200℃,这不单节约了能源,还能减少高温对材料性能的不利影响。而且,SPS 能制备出组织细小均匀的材料,可有效保持原材料的自然状态,得到高致密度的产品。 在制备陶瓷、金属陶瓷、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等方面,SPS 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例如,生产一块直径 100mm、厚 17mm 的 ZrO2 (3Y)/ 不锈钢梯度材料(FGM),使用 SPS 技术总时间只需 58min,其中升温时间 28min、保温时间 5min 和冷却时间 25min 。随着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增加,SPS 技术将在粉末冶金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将于9月10-12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开幕!诚邀您莅临参展参观。9月10-12日华南区国际粉末冶金展会绿色制造风向标!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顺应绿色环保新风向!
质子交换膜双极板采用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扩散焊接工艺,厚度1.2mm,透气率≤0.1sccm/cm²(ASTM E1426标准),抗弯强度≥800MPa,热导率120W/m·K。该产品通过加拿大巴拉德(Ballard)GFI-5认证,应用于Nikola Tre氢能重卡车载系统,实现-30℃低温冷启动。上海捷氢首条全自动化产线投产,年产能达30万套,良率99.2%(基于在线X射线检测系统),单套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8%。该材料通过美国能源部DOE耐久性测试(1000小时性能衰减<5%),已配套博世氢燃料电池系统。华南国际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PM & IACE SHENZHEN 2026),展会将于2025年9月10至12日登陆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届时将在超30,000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出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领域的高性能原材料、前沿技术设备、开创性产品及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必将为华南先进制造市场带来新的可能性,激发新一波商贸合作浪潮,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诚邀您参展参观。
粉末冶金技术赋予复合材料精确的相界面调控能力,推动多学科交叉应用实现突破。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RAM)通过粉末冶金热压工艺,在500℃、80MPa压力下实现纤维与基体的原子级结合,纤维体积分数可达45%,拉伸强度达1200MPa,而密度低至2.6g/cm³,应用于某型无人机机翼主梁,较钛合金结构减重40%,同时抗疲劳性能提升3倍。 玻璃纤维拉挤板的粉末冶金改性技术解决了界面脱粘难题。通过在玻璃纤维表面预涂5微米厚度的铝镁合金粉末,经120℃固化后界面剪切强度从30MPa提升至80MPa,制成的风电叶片主梁长度突破100米,弯曲刚度提升25%,满足10MW以上海上风机的抗台风需求。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开发的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结合粉末冶金梯度烧结工艺,在叶片根部形成高承载过渡区,疲劳寿命超过200万次循环,打破国外垄断。 在电子封装领域,石墨烯-铜复合材料通过粉末冶金火花等离子烧结(SPS)制备,石墨烯含量5%时导热率达450W/(m・K),热膨胀系数降至8ppm/℃,成为5G功率芯片的理想散热基板。复合材料的设计正从“增强相分散”转向“结构-功能一体化”,粉末冶金技术凭借精确的成分控制与微观组织调控,持续拓展材料应用边界。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观展攻略,如何高效对接供应商。
近年来,快速除湿在工业加工、气候控制系统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等诸多领域中已成为一项关键需求。高湿的室内环境,尤其对于封闭空间,容易引发霉菌滋生、材料劣化以及人体不适等问题。在众多除湿技术中,采用吸湿材料从空气中捕获水分的吸附式除湿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颇具前景的解决方案。该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处理能力灵活、可适应不同湿度条件等优势,但其除湿性能高度依赖于所用吸湿材料的吸附量和动力学等特性。因此,开发兼具快速吸放湿能力且结构稳定性强、易规模化合成的吸湿材料,有望满足高效大规模除湿场景应用需求。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领衔的ITEWA创新团队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通过模仿黑云杉等植物的垂直排列管胞结构,用直接墨水书写3D打印技术‘复刻’其内部输水通道,开发了一种仿生多孔吸湿材料(CASN-Li)。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展,就在9月10-12日,深圳福田会展中心!粉末冶金国产化提速 2025华南展将发布高导热铜基材料创新成果。8月28至30日中国深圳国际粉末冶金行业技术峰会
国际粉末冶金精英聚深圳!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邀您共赴行业盛宴!3月10日至12日华东区国际粉末冶金技术论坛
高温结构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突破了传统材料的使用温度极限,成为航空航天与能源装备的关键支撑。镍基高温合金GH901通过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成型,在1150℃下的持久强度达200MPa,用于制造燃气轮机首级动叶片,使进口温度从1200℃提升至1350℃,发电效率提高5%,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增加2000万度。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研发更是开创高温材料新纪元。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SiC/SiC)复合材料,在1400℃高温下的弯曲强度保持率达80%,用于航空发动机尾喷管调节片,可承受1600℃燃气冲刷,重量较镍基合金部件减轻50%,有效提升推重比。华南理工大学开发的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通过纳米复合烧结技术,在1200℃下的抗热震性能提升3倍,成功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密封环,解决了高温下的气密性难题。 在超高温领域,粉末冶金制备的难熔金属铼(Re)基合金,熔点达3180℃,通过添加钨、铱元素,在2000℃下的蠕变速率降至10⁻⁶/s,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点火器,可靠性提升5倍。高温结构材料正从"耐受高温"走向"利用高温",粉末冶金技术为极端环境下的装备设计提供了全新材料体系。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3月10日至12日华东区国际粉末冶金技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