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镍基K418高温合金下引式热型连铸(OCC)凝固过程温度场模型,采用试验与ProCAS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修正了界面换热系数条件,使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大差异不超过4%,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凝固过程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从1 460 ℃升高到1 540 ℃时,两相区宽度由15 mm减小到10 mm,温度梯度从33 K/cm增大到40 K/cm;当冷却距离由13 mm增大到33 mm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6 mm,温度梯度从28 K/cm降低到23 K/cm;当平均拉坯速度从9 mm/min增大到18 mm/min时,两相区宽度从12 mm增大到15 mm;当温度梯度从35 K/cm减小到25 K/cm、拉速增大到36 mm/min时,固液界面位置下移到BN铸型出口处,有拉断、漏钢的风险。K418高温合金铸锭(φ10 mm)合理的下引式热型连铸制备参数范围为:熔体浇注和BN铸型温度1 500~1 540 ℃,冷却距离23 mm,平均拉坯速度9~18 mm/min。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 碳达峰+碳中和: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9月深圳福田2号馆共筑绿色产业未来。9月10日-12日深圳市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
一个来自韩国的研究团队,在不久前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太空使用的新型3D打印高性能金属合金。该合金通过在纳米级晶胞结构边界上添加碳产生细小分布的纳米碳化物颗粒,显著提高了在极低温度(-196°C)下的机械性能,与无碳合金相比,新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展性提高了140%以上。特别是在-196°C时,合金的伸长率是24℃时的两倍,显示了其在低温环境下的适用性。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为开发极端环境下使用的新型合金提供了重大突破,并可能显著提高航天运载火箭部件的性能。增材制造工艺实现的微观结构控制为未来高性能合金设计提供了宝贵信息。开发的合金在复杂部件如航天火箭发动机的燃油喷射器和发电涡轮喷嘴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有助于提高在苛刻太空条件下使用的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想要更了解新型合金技术,就来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展,9月10-12日,深圳福田会展中心!9月10至12日深圳市国际粉末冶金技术会议MIM技术×3D打印: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9月深圳福田2号馆重塑精密制造格局。
半导体陶瓷是指通过半导体化措施使陶瓷具有半导体性的晶粒和半导体性的晶界,从而呈现出很强的界面势垒等半导体特性的电子陶瓷。其电导率因外界条件(温度、光照、电场、气氛和温度等)的变化而发变化,因此可以将外界环境的物理量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制成各种用途的敏感元件。半导体陶瓷材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半导体的陶瓷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半导体的特性,上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发现本来是绝缘体的金属氧化陶瓷,如钛酸钡、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只要掺入其他微量的金属氧化物,他们就变得有导电能力,它们的电阻介于绝缘体和金属之间,这就是半导体陶瓷。半导体陶瓷一般是氧化物或复杂氧化物,要使这些绝缘体成为半导体,首先要对绝缘体进行半导体化处理。2025华南国际先进陶瓷展览会(IACESHENZHEN2025)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启幕。
粉末冶金技术在 2025 年持续展现其独特优势,尤其在高性能材料制造方面成果斐然。通过对粉末原料的精确控制和特殊的成形、烧结工艺,能够较大限度地减少合金成分偏聚,从而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 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粉末冶金工艺可精确调配各元素比例,使磁性能达到较好的。在储氢材料领域,利用粉末冶金能制备出具有特殊孔隙结构的材料,极大提高储氢效率。还有发光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粉末冶金都能根据其特性,定制化生产。 同时,粉末冶金还能制备非晶、微晶、准晶、纳米晶及超饱和固溶体等具有优异电学、磁学、光学和力学性能的非平衡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制造中,采用粉末冶金制备的高性能磁性材料,可大幅提升电机效率,降低能耗。随着行业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粉末冶金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将于9月10-12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开幕!诚邀您莅临参展参观。航天级材料+近净成形工艺: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9月深圳福田2号馆大揭秘!
在浩瀚宇宙的探索征程中,每一次航天器的成功升空都承载着人类对未知的无尽向往与执着追求。随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这一壮举再次点燃了全球对太空探索的热情,也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与雄厚实力。而在航天探索的众多关键技术中,3D打印技术正以独特的魅力与强大的潜力,悄然成为推动这一伟大事业前进的重要力量。本文将为您解析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太空探索的八大**优势。在航天领域,"克重即黄金"的理念深入人心。3D打印通过拓扑优化等先进设计方法,能够制造出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以火箭发动机冷却通道为例,这种传统制造需要数百个零件的组装,而3D打印可一次性成型整体结构。这种一体化制造不仅减轻了30%的重量,更使热传导效率提升40%,为有效载荷腾出宝贵空间。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展,就在9月10-12日,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别错过!9月10-12日,粉末冶金展商机无限!9月10至12日华南国际粉末冶金技术会议
多家企业齐聚深圳福田2号馆,2025华南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展打造“一站式”商贸平台!9月10日-12日深圳市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
传感器材料的粉末冶金技术以“高灵敏度、低功耗、宽量程”为研发重点,推动智能设备感知能力提升。压电陶瓷传感器采用锆钛酸铅粉末,经流延成型等工艺制得50微米薄膜,压电常数d33达400pC/N,响应频率100kHz,可精确检测0.1N微力变化(定位精度0.05mm),为工业机器人精密操作提供高分辨率触觉反馈。 石墨烯传感器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柔性阵列,湿度响应灵敏度5%/RH、响应时间<1秒,应用于智能手表生理监测,实时追踪心率血氧(误差率≤1%),支持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华南理工大学研发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以碳纳米管-银纳米线粉末印刷成型,0-100kPa压力下线性度0.99,植入汽车座椅可识别坐姿,为自动驾驶安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航空航天需求,氧化锆陶瓷传感器经粉末冶金制备,在800℃高温下零点漂移<0.1%FS/℃,响应时间短至50μs,保障航空发动机推力系统高温高压下精确调节。 当前,传感器材料向“多模态智能感知”升级,粉末冶金技术凭借薄膜化、柔性化优势,支撑传感器微型化与环境适应。2025华南粉末冶金展诚邀您参展观展!9月10日-12日深圳市国际粉末冶金先进陶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