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晶圆尺寸越大,单位芯片成本越低,从6英寸向8英寸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此前,媒体很早就曾提出“8英寸碳化硅元年”,但大多停留在炒概念阶段。不过分析zuì近几月发布的信息,可以发现全球各功率半导体大厂在过去几年中投資布局的8英寸碳化硅生产线,已经逐步进入落地阶段,包括英飞凌在马来西亚建设的居林新厂,安森美在韩国富川规划的生产设施... 【查看详情】
ACUCUT型分级机:该分级机由美国开发生产,其结构及原理如下:中间部分为分级转子,转子外侧是固定壁,上下盖板将分级室密封。转轴上段空心轴为细粉出口,下段实心轴由电机带动旋转。转子由上下转盘和叶片构成,转子旋转形成离心力场。同时在空心部分产生负压区,使气流随着转子旋转,并沿径向流向空心轴部,由此构成离心力场与压力场共同作用的流体流动。分级... 【查看详情】
加工与处理将物料制备成粉体产品及其他相关加工处理的过程;仓储(storage)在特定场所储存粉体物料的过程。库存式仓储(inventorystorage)长期存放粉体物料的过程,大多为筒仓(silo)。缓冲式仓储(bufferstorage)短期存放粉体物料的过程,具有一定缓冲与均化作用,大多为小筒仓(bin)。供料式仓储(feedsto... 【查看详情】
“2025上海國際增材制造应用技术展览会”“2025SAMA增材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3月10-12日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幕!五展联动;AMCHINA2025将与第17届中國國際粉末冶金及硬质合金展览会、第17届中國國際先進陶瓷展览会、2025上海國际线圈、变压器、电感、电机与磁性材料展览会、2025上海國際粉体加工与处理展览会)同... 【查看详情】
碳化硅单晶材料按电学性能分导电型和半绝缘型,而导电型对应同质外延,半绝缘型对应异质外延。同质外延制成SBD(肖特基势垒二极管)、MOSFET(缩写为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功率器件,适用于电子电力领域如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光伏发电等;在导电型SiC衬底上生长SiC外延层可制得SiC外延片,用于各类功率器件。异质... 【查看详情】
激光增材制造是目前的主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激光选区熔化和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由于激光束光斑尺寸小、能量密度高及热影响区小,该技术能保证高致密、高性能精细复杂零件成形,在航空航天、工业模具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激光选区熔化装备成形尺寸仍然受到限制;(2)三... 【查看详情】
PVT法通过感应加热碳化硅粉料,在密闭生长腔室内高温低压下使其升华产生反应气体,通过固—气反应产生碳化硅单晶反应源,在生长腔室顶部设置碳化硅籽晶,气相组分在籽晶表面原子沉积,生长为碳化硅单晶。HT-CVD法在2000-2500℃下,使用高纯度气体在高温区形成碳化硅气态前驱物,带入低温区沉积形成碳化硅晶体。LPE法基于“溶解—析出”原理,通... 【查看详情】
展望未来,SpinMed神经导管的成功只是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一个开始。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产品出现。比如,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技术开发其他类型的组织工程支架?是否可以将这种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结合,开发出更先进的再生医学产品?另外,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是否能够直接打印出包含细胞的组织器观?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 【查看详情】
由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团队于日前发表了一篇论文,展示了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方法来强化航空航天和核能应用中使用的关键材料。该团队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种用陶瓷纳米材料增强的金属粉末,从而生产出强度更高、裂纹和孔隙更少的部件。该技术涉及将常用且能够承受极端条件的超级合金In718与陶瓷纳米材料一起研磨,以在合金表面实现纳米陶瓷的均匀包覆。然后将... 【查看详情】
增材制造建筑论坛;本论坛将邀请行业顶ji专jia学者,分享建筑3D打印材料、装备、建造模式、结构设计、工程应用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新进展,本论坛的举办将为推动建筑3D打印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应用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行业专jia学者、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对话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创新,将共同塑造建筑3D打印的美好未来。“2025上海國際增材制造应用... 【查看详情】
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也是PEEK3D打印很常见的市场。增材制造使按需制造更gāo效、更轻便的定制零件成为可能,高性能材料的加入更加拓宽了相关应用。PEEK将提供更高的耐磨性和耐温性,同时优化重量,这是此类领域的关键部件。用PEEK制成的零件已经被送入太空,证明这种材料可以满足zuì苛刻的行业。由新之联伊丽斯(上海)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上海國... 【查看详情】
2025上海國際粉体加工与处理展览会。同期举办:粉末冶金及硬质合金展、先进陶瓷展、磁性材料展、增材制造展;同期同地举办。五展联动,串联相关产业链,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形成既汇聚更多参展企业同台竞技,又满足观众和买家多样化需求的“一站式”商贸交流平台。展会展览面积将超过50,000平方米,中外展商约900家,参展品牌1500个,国内外观众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