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和RNA的鉴别染色:利用吖啶橙的变色特性可鉴别DNA和RNA。吖啶橙作为一种荧光染料已被用于染色固定,非固定细胞核酸,或作溶酶体的一种标记。观察死亡细胞荧光变色性变化以及区别分裂细胞和静止细胞群体。虽然测定DNA和RNA含量时较难获得好的重复性结果,但该方法已被许多实验室普遍采用。RNA是核糖核酸,DNA是脱氧核酸。区别:溶解性:都...
查看详细 >>细胞冻存,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1、液氮内的细胞冻存较长时间不要超过半年,冻存在液氮中的细胞应一段时间内进行更替。一个细胞系在培养一个月后,可复苏一管新的细胞确保其质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传代几次后,再冻存留种。2、细胞复苏时,为保证获得较高的存活率和接种率,应尽可能的快速完成复苏,以避免在升温过程中细胞内部晶体的产生。书面介绍的复苏温度是...
查看详细 >>这一特性已被应用于开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一些病症的分子诊断方法,也在肝肾肺相关疾病中进行研发测试。将沉淀物用PBS缓冲液进行悬浮,使外泌体悬浮于液体上层,外泌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外泌体可能促进或限制大脑中未折叠和异常折叠的蛋白质的聚集。AD病人脑脊液外泌体中均可检测到Tau和Aβ蛋白。类似的现象也在PD和ALS疾病中发现。PD病人...
查看详细 >>外泌体项目获批学科方向:从统计来看,与前年相似外泌体立项集中的领域还是一些病症学,近年来外泌体发表的文章也绝大部分与其在一些病症的形成,耐药性,检测等方面有关。例如2019年发表在MolecularCancer(IF=10.679)上的文章表明外泌体FMR1-AS1通过TLR7/NFκB/c-My信号通路在女性食管ai中促进维持ai症干细...
查看详细 >>外泌体与免疫系统:不同的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包括免疫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病细胞、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释放出带有载体的外泌体,可影响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受体细胞的增殖和各自的活性。CD4+和CD8+T细胞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泌体的影响,刺激或压制其增殖和功能。外泌体与代谢性和心血管疾病:外泌体可以通过携带miRNA或代谢物...
查看详细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段等多种物质,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从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较初被认为可能是细胞的“垃圾”,所以才...
查看详细 >>外泌体的形成与鉴定:首先,细胞膜内陷形成一个杯状结构,包括细胞表面蛋白和与细胞外环境相关的可溶性蛋白,导致早期胞内体(early-sortingendosome,ESE)的从头形成,或者是杯状结构直接和已经存在的ESEs融合;trans-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也能协助形成ESEs。ESE成熟后形成晚期胞内体(late-sortingendoso...
查看详细 >>使用方法:1)细胞超净台无菌环境,1.5mlEP管内加入细胞混悬剂均匀混悬细胞,细胞终浓度为5×106个/ml,混悬液体积为200μl。细胞冻存剂冰水混合物中预冷,逐滴加入细胞冻存剂800μl,细胞混悬剂与细胞冻存剂的体积比控制在1:4。2)开启程序性降温,降温速率为1℃/min,较后降温至-80℃以下进行冻存。将比较例1冻存后细胞的复苏...
查看详细 >>总RNA提取试剂是一种快速从组织细胞中提取总RNA的单相试剂。在样品裂解过程中TRIzol能够压制RNA酶活性保持RNA完整性;加入氯仿后离心,RNA相将与DNA和蛋白质分离,随后用异丙醇沉淀RNA。如果需要还可以继续提取DNA和蛋白质。纯化的总RNA可用于RT-PCR、NorthernBlot、RNA酶保护、Poly(A)mRNA纯化、...
查看详细 >>外泌体的提取的方式:1、免疫磁珠法,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外泌体形态的完整,特异性高、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但是非中性pH和非生理性盐浓度会影响外泌体生物活性,不便进行下一步的实验。2、PS亲和法,该方法将PS(磷脂酰丝氨酸)与磁珠结合,利用亲和原理捕获外泌体囊泡外的PS。该方法与免疫磁珠法相似,获得的外泌体形态完整,纯度较高。由于不...
查看详细 >>近年来,随着外泌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应用已经涉及一些病症治病领域、医学基础和免疫领域、寄生虫领域;临床研究上已涉及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等。外泌体来源及内含物。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可以分泌外泌体,同时外泌体也普遍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液、眼泪、尿液、唾液、乳汁、腹水等。目前研究发现外泌体中富含核酸(microRNA、lncRNA、ci...
查看详细 >>外泌体的提取、分离方法:微流控技术。微流控是利用微纳米级尺寸的管道来处理和操控流体所涉及的一门技术,其在外泌体分离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Jie等[16]课题组开发了一种三维纳米结构微流控芯片,微柱阵列通过化学沉积将交叉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然后其就可以识别特定的分子(CD63)并利用独特拓扑纳米材料高效的捕获外泌体。Wunsch...
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