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血清快速细胞冻存液冻存细胞复苏方法:1.从冰箱里取出细胞冷冻保存管,立即放入37℃振动水浴槽中快速解冻。2.待冻存管中细胞混合液完全融化后,立即加入1ml细胞培养基于该冷冻管中与细胞混合,再将细胞混合液从冻存管中移入含有9ml该细胞培养基的试管中,混合均匀。3.离心收集培养细胞(参考离心条件:1,000~2,000rpm,4℃,3~5m...
查看详细 >>总RNA提取试剂是广谱型总RNA提取试剂。实验操作快速方便,颜色鲜明,便于分层。本试剂适用范围普遍,可以从动物组织、植物材料、各种微生物及培养细胞等样品中提取总RNA。该方法对少量的组织(50-100mg)和细胞(5×106)以及大量的组织(≥1g)和细胞(>107)均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样品在总RNA提取试剂中被充分裂解的同时能够较大限度...
查看详细 >>科学家曾经在实验室里就成功地让RNA实现了自我复制的功能。不仅如此,还有科学家构建了一种DNA-RNA杂交基因组的大肠杆菌。这个实验证明,即使有DNA-RNA的杂交链的中间态,生物也不至于会死亡。所以,RNA较早可能给就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是后来逐步被替代了。当然,还有一些次要的原因,比如,我们都知道DNA是在细胞核当中的,完成生命活动这...
查看详细 >>细胞冻存液是如何保护细胞的:当温度进一步下降,细胞内外都结冰,产生冰晶损伤。但是如果在溶液中加入冷冻保护剂,则可保护细胞免受溶质损伤和冰晶损伤。因为冷冻保护剂容易同溶液中的水分子结合,从而降低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并且通过其摩尔浓度降低未结冰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使细胞免受溶质损伤,细胞得以在较低温条件下保存。在复苏时,一般以很快的速度升温...
查看详细 >>RNA的全称是什么?核酸是一个叫米歇尔的瑞士青年化学家发现的,那还是1869年的事,到了1909年,一位美国生化学家又发现核酸中的碳水化合物有两种核糖分子,因此核酸也有两种,一种叫脱氧核糖酸,英文缩写就是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英文缩写是RNA。DNA一般只在细胞核中,而RNA除了在细胞核中外,还分布在细胞质中。rna通过什么生成的?1...
查看详细 >>细胞冻存液的配制可选用10%的DMSO加上90%的小牛血清,可以现用现配。除了这个方式,还可选择20%的DMSO机上80%的小牛血清,配成两倍的储存液,在使用时细胞悬液和冻存液按照1:1的比例混匀使用,特别的方便。冻存液可直接置于-2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使用细胞冻存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使用冻存液前,需要确保细胞冻存液已经完全融化,...
查看详细 >>细胞冻存,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1、冻存液比例一般是培养基:血清:DMSO=7:2:1或5:4:1;动物种属的原代细胞冻存液可采用的比例是培养基:血清:DMSO=0:9:1,即直接用血清重悬细胞再加入DMSO,尽管如此,原代细胞的复苏成活率还是很低。2、有文献表明,细胞以l℃/min的速度冷冻存活率较髙,因为这一速度可以很好的控制细胞内部...
查看详细 >>外泌体(exosomes)是活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而形成的膜性囊泡,来源于晚期核内体(也称为多囊泡体),直径约为30-150nm,密度在1.13-1.21g/ml,天然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及母乳等体液中,同时外泌体也存在于组织和细胞间隙中。人体中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能产生外泌体,人体中大约有1014个外泌体,大约...
查看详细 >>胞冷冻保存方法:选择冻存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有助于提高复苏细胞存活率。1.按照常用方法收集悬浮细胞或贴壁细胞于试管中。2.按照培养细胞密度和所用细胞冻存管的尺寸计算所需冻存细胞数。(参考:5×105至5×106cells/ml)。3.取相当于所需细胞数的细胞悬浮液量,置于离心管中,离心收集培养细胞(参考离心条件:1,000~2,000rp...
查看详细 >>无血清冻存液通用于各种动物细胞株(tumour细胞和常规细胞),冻存细胞可在-80℃长期保存(>5年)。配方成分明确,不含动物来源性蛋白,不含血清,可减少各类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污染,保证冻存细胞的安全。该冻存液含DMSO、葡萄糖等各种细胞营养成分,提高细胞存活率和活力,亦适合于无血清培养细胞和蛋白表达细胞。该产品添加了细胞沉降稳定剂,可...
查看详细 >>由于外泌体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使得它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作为诊断多种疾病的生物指标,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治病手段,未来有可能作为药物的天然载体用于临床治病。外泌体的分离纯化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获得高纯度的外泌体对后续的研究至关重要。据了解,目前人们多采用超速离心、免疫磁珠、超滤、沉淀或试剂盒等方法实现外泌体的提取分离。外泌体...
查看详细 >>外泌体:该研究主要是做了牡蛎基因组测序,并揭示其应激适应和壳结构的复杂性。其中涉及,所鉴定的259种壳蛋白中的84%不是经典分泌蛋白;它们可能是细胞的一部分或被外泌体沉积而来。259个壳蛋白中的61个与外泌体数据库中的蛋白质匹配,支持了外泌体的存在。在矿化前缘处观察到含有方解石晶体的细胞和外泌体样囊泡,尽管它们在壳形成中的重要性是有争议的...
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