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 / 计数器是单片机的重要功能模块,可用于定时控制、脉冲计数和 PWM 输出等。定时器通过对内部时钟信号计数实现定时功能,例如,在 51 系列单片机中,定时器 T0 可配置为 16 位模式,通过设置初值和工作方式,实现从几微秒到几十毫秒的定时。计数器则对外部输入脉冲计数,常用于测量频率或转速。PWM(脉冲宽度调制)输出可通过定时器实现,广泛应用于电机调速、LED 调光等场景。例如,在直流电机控制中,通过调整 PWM 信号的占空比,可精确控制电机转速。现代单片机通常集成多个定时器 / 计数器,且支持多种工作模式,提高了应用灵活性。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将CPU、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集成于一体,功能强大且小巧。ADR363AUJZ
单片机型号繁多,按数据总线宽度可分为 4 位、8 位、16 位、32 位甚至 64 位;按内核架构分为 51 内核、ARM 内核、AVR 内核等。8 位单片机(如经典的 8051、ATmega 系列)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控制场景,如玩具、小家电;32 位单片机(如 STM32、MSP430 系列)凭借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选型时需综合考虑性能需求(如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功耗要求、开发成本、生态支持等因素。例如,开发低功耗便携式设备可选 MSP430 系列;追求高性能与丰富外设则优先考虑 STM32 系列。合理选型是确保单片机应用成功的关键。RD3.0S-T1学习单片机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
当单片机内置 I/O 口数量不足时,需进行扩展。常见的扩展方法有并行扩展和串行扩展两种。并行扩展通过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连接 I/O 扩展芯片(如 8255A),可同时扩展多个 I/O 口,但占用资源较多;串行扩展则通过 SPI、I²C 等串行总线连接扩展芯片(如 MCP23S17、PCF8574),占用引脚少,但数据传输速度较慢。例如,在一个需要连接多个按键和 LED 的系统中,可使用 I²C 接口的 PCF8574 扩展 8 个 I/O 口,通过两线(SDA、SCL)即可实现通信。此外,还可利用单片机的 GPIO 模拟串行通信协议,进一步灵活扩展 I/O 功能。
低功耗单片机的发展为便携式与电池供电设备提供了主要支撑,解决了设备续航难题。通过采用 CMOS 工艺、休眠模式设计与低功耗外设,低功耗单片机的待机电流可低至微安级甚至纳安级。TI MSP430 系列、Silicon Labs EFM32 系列等型号,在休眠模式下只维持必要电路运行,被唤醒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大幅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在无线传感器节点中,低功耗单片机周期性采集数据并发送,一节锂电池可支持设备连续工作数年;在医疗便携设备如血糖仪、心率监测仪中,低功耗特性确保设备可长期待机,满足用户随时使用的需求。随着物联网终端对续航要求的不断提高,低功耗单片机正成为行业研发的重点方向。单片机为家电设备提供控制逻辑支持。
在复杂工业场景中,多机通信与分布式控制系统依赖单片机实现高效协同。多机通信通过主从模式或对等模式,使多个单片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主从模式下,主机负责协调任务分配与数据汇总,从机执行具体控制功能;对等模式则允许各单片机平等通信,适用于需要灵活组网的场景。分布式控制系统将多个单片机分散布置在不同节点,分别控制局部设备,通过通信网络(如 CAN 总线、Modbus 协议)连接成整体,实现集中管理与分散控制。例如,在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中,每个工位由单独单片机控制,主控制器通过通信网络监控各工位状态,协调生产节奏,提高系统可靠性与扩展性。高性能单片机可处理复杂数据运算任务。CDBMHT120-HF
低功耗单片机凭借高效节能设计,可在电池供电下长期稳定运行,适用于智能手环等便携式设备。ADR363AUJZ
开源硬件平台的兴起降低了单片机的使用门槛,推动了创客文化与创新实践的发展。Arduino、树莓派 Pico 等开源平台以单片机为中心,集成了标准化接口与简化的开发环境,提供丰富的库函数与示例代码,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快速上手。Arduino Uno 基于 ATmega328P 单片机,通过图形化编程或 C 语言编程,可轻松驱动电机、传感器、显示屏等外设,广泛应用于创客项目与教育领域;树莓派 Pico 基于 RP2040 双核 ARM Cortex-M0 + 单片机,支持 MicroPython 与 C/C++ 编程,具备高性能与低成本优势。开源平台让单片机技术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激发了无数创新灵感,小到智能花盆、机器人玩具,大到小型自动化设备,都能看到开源单片机平台的身影。ADR363AU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