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行业发展与创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MCHINA作为粉末冶金产业极具影响力的國際品牌展会,是企业发布行业前沿产品、突破性技术及创新方案的优先平台。高度曝光机会、商务合作、品牌建设支持,展会持续用效果赢得行业人士的高度赞誉。PMCHINA2025将与第17届中國國際先進陶瓷展览会(IACECHINA)、2025上海國際线圈、变压器... 【查看详情】
环保、化工、冶金用陶瓷喷嘴;喷嘴外形复杂,内设小孔,要求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采用氧化锆(ZrO2)和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粉末可一次注射成型制备性能优良形状各异的陶瓷喷嘴。第十七届中國國際先進陶瓷展览会;同期展会:粉末冶金及硬质合金展、磁性材料展、增材制造展、粉体加工展;展览范围:精密陶瓷粉体及原材料。氧化物、碳化物、氮化... 【查看详情】
分级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趋势;(1)加强理论研究,注意学科交叉、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知识。(2)注重研究超细粉体在各种介质中的分散技术及相应设备,研究超微细粉体的团聚机理、探索消chú团聚的有xiào途径。(3)加强專用设备的研究,发展高xiào低耗、高精细和大处理量的分级技术和设备。(4)在现有设备和工艺基础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原料特点和产... 【查看详情】
硅微粉是由结晶石英、熔融石英等为原料,经研磨、精密分级、除杂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二氧化硅粉体,广泛应用于覆铜板、环氧塑封料、电工绝缘材料、橡胶、塑料、涂料、胶黏剂、人造石、蜂窝陶瓷、化妆品等多个领域。2025上海國際粉体加工与处理展览会。同期举办:粉末冶金及硬质合金展、先进陶瓷展、磁性材料展、增材制造展;同期同地举办。五展联动,串联相关产业链... 【查看详情】
激光熔覆;激光熔覆是将具有特殊性能(如耐磨、耐蚀、抗氧化等)的粉末先喷涂在金属表面上或同激光束同步送粉,然后使其在激光束作用下迅速熔化、扩展及快速凝固,在基材表面上形成无裂纹、无气孔的冶金结合层的一种表面改性技术。激光熔覆具有许多优点:应用灵活、耗能小、热输入量低、引起的热变形较小,不需要后续加工或加工量很小,减少公害等。激光熔覆陶瓷涂层... 【查看详情】
增材制造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成型原理,使得制造复杂形状和内部结构的核能部件成为可能。从核反应堆的燃料组件到热交换器、喷嘴等高精度部件,增材制造技术都展现出了其高效、精确、灵活的特点。这种技术能够优化材料使用,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国际范围内核能领域对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并在制造、维修、燃料生产、废料... 【查看详情】
增材制造(AM)技术由于其高的自由度,为材料制造和新材料开发提供了新途径。目前有研究利用增材制造并优化工艺参数,生产出高密度的GH4169合金,其抗氧化性能甚至优于锻造材料。除了工艺改进,研究人员还对GH4169进行了热处理、冷热加工和表面处理操作,旨在调节高温下的氧化动力学行为,使材料表面形成致密连续的Cr2O3膜分布,进而提高其抗高温... 【查看详情】
表观密度:分为振实密度(TapDensity,TAP)和压实密度。TAP的测试原理为:将一定量的粉末填装在振实密度测试仪中,通过振动装置不断振动和旋转,直至样品的体积不再减小,再用样品的质量除以振实后的体积即得振实密度。压实密度的测试原理为:在外力的挤压过程中,随着粉末的移动和变形,较大的空隙被填充,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形成具有一定... 【查看详情】
在特定情况下,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酸、碱、海水等环境的考验,这些恶劣的服役环境会对材料本身造成极大的破坏,进而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引起安全隐患。因此,耐腐蚀高熵合金的研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目前的研究表明,高熵合金相较于传统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等)具有更加优异的综合耐蚀性能,未来有望作为极端环境下服役的耐腐蚀材料... 【查看详情】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广义的粉末冶金制品业涵括了铁石刀jù、硬质合金、磁性材料以及粉末冶金制品等。狭义的粉末冶金制品业是指粉末冶金制品,包括粉末冶金零件(占绝大部分)、含油轴承和金属射出成型制品等。第十七届中國國際粉末冶金... 【查看详情】
五展联动;孕育无限发展商机;IACECHINA2025将与第17届中国国际粉末冶金及硬质合金展览会(PMCHINA)、2025上海国际线圈、变压器、电感、电机与磁性材料展览会(MMICCHINA)、2025上海国际增材制造应用技术展览会(AMCHINA)和2025上海国际粉体加工与处理展览会(POWDEXCHINA)同期同地举办。五展联动... 【查看详情】
随着下游应用端的不断拓展,碳化硅产能供不应求。从全球产能情况来看,近5年内全球碳化硅衬底产能严重不足。2023至2025年处于扩建产能爬坡期,预计2026年新产能大量释放,但释放后也只能满足不足60%的市场需求。考虑未来再建产能的时间周期,包括评估、资本募集、建厂、订购设备、产线爬坡等时间需求,更大产能需要在2030年后才能释放。“第十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