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另一家实验室的时候,冻存细胞根本就没有讲究这些标准操作。冻存的细胞有293T、PT67、C2C12、MEF(鼠胚胎成纤维细胞)、HelaS3、HelaD、U2OS、HKC、RK3E、ECO、H292、HSY、COS7、SupT1等。将细胞酶消化后直接参与离心,加入冻存液(含90%的血清和10%的DMS0),直接放在-80℃冰箱。两三...
查看详细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段等多种物质,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从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较初被认为可能是细胞的“垃圾”,所以才...
查看详细 >>外泌体可通过流式、WB(检测指标有CD9,CD63,CD81)、电镜观察、NTA粒径追踪等手段检测,普遍应用于药物载体、疾病诊断marker、精细医疗、一些病症治病等方面研究。由于外泌体直径小,样本含量低,提取十分困难。已有的外泌体分离方式有密度梯度离心、超滤离心法、免疫磁珠抗体捕获、商用试剂盒等。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提取方法能同时保...
查看详细 >>细胞冻存是细胞培养技术中细胞进行保种并长期保存的常用方法,其中细胞冻存液,作为细胞冻存时必须使用的一种溶液,不光光是说只是用来进行细胞的保存,在细胞的购买、寄赠、交换和运送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选择一款好的细胞冻存液就尤为重要。如果不加任何条件直接冻存细胞,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电解质升高、渗透压...
查看详细 >>细胞冻存步骤说明:配制含10%DMSO或甘油、10~20%小牛血清的冻存培养液;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去除旧培养液,用PBS清洗。去除PBS,加入适量胰蛋白酶(覆盖培养皿表面)把单层生长的细胞消化下来;离心1000rpm,5min;去除胰蛋白酶,加入适量配制好的冻存培养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计数,调节存液中细胞的较终密度为5×106...
查看详细 >>无血清细胞冻存液相对于含血清细胞冻存液的优势有:1.即用型,无需现配,直接将细胞悬浮于冻存液中即可。2.通用型,适用于冻存各种细胞系、原代细胞。3.无需程序降温,可直接放置-80℃冻存,操作简单。4.不含血清,较大减少细胞污染。5.因不含血清,批次间差异小。6.无需液氮,-80℃冰箱长期冻存。7.可培养板整板冻存,例如杂交瘤细胞冻存时可节...
查看详细 >>2015年,随着精细医学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能做到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病。外泌体作为一个新型的研究热点,由于它在体内存在的普遍性和获取的便捷性,已经成为了疾病诊断治病的潜在有效方式,在精细医学发展上有着光明的前景。多泡内体的腔内囊泡,要么分选进溶酶体将物质降解,要么作为外泌体分泌到胞外环境中。将膜分选到不同的腔内囊泡群中的机...
查看详细 >>细胞冻存中的注意事项:细胞冻存开始时,要温好相应的培养基和相应的试剂,以及计数耗材,避免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用移液管吹打相应的胞液时,要保证移液管在液面以下吹打,管内要有液体,防止产生相应的气泡,气泡的张力会影响细胞的活率和生存状态。计数细胞时要保证取胞液时也要混匀,这个过程比较重要,细胞不混匀,计数不准,此外吹打应该轻柔,避免细胞在吹打...
查看详细 >>通用细胞冻存液(无血清)的简介:随着实验室细胞培养的发展,除了原代培养之外,人工开发出来的细胞系的保存越来越重要。细胞冷冻的原理在于尽可能降低细胞内的晶体形成,减少细胞内水凝固所形成的高浓度溶质对细胞造成的低温损伤,从提高细胞复苏时的存活率。细胞冻存的数量应保证复苏时低温保护剂获得稀释,稀释后的细胞浓度扔高于正常传代的细胞浓度为宜,这是因...
查看详细 >>细胞冻存液的操作步骤:1.配置含10%DMSO或凡士林、10~20%小牛血清的冻存细胞培养液;2.取对数成长期的体细胞,除去旧细胞培养液,用PBS清理。3.除去PBS,添加适量蛋白酶(遮盖细胞培养皿表层)把单面生长发育的体细胞消化吸收出来;4.抽滤1000rpm,5min;5.除去蛋白酶,添加适量配置好的冻存细胞培养液,用塑料吸管轻轻地吹...
查看详细 >>无血清细胞冻存液冻存细胞实验步骤:选择冻存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有助于提高复苏细胞存活率。1.按照常用方法收集悬浮细胞或贴壁细胞于试管中。2.按照培养细胞密度和所用细胞冻存管的尺寸计算所需冻存细胞数。(参考:5×105至5×106cells/ml)。3.取相当于所需细胞数的细胞悬浮液量,置于离心管中,离心收集培养细胞(参考离心条件:1,00...
查看详细 >>细胞外基质粘弹性影响细胞行为: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观察到培养底物机械性能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的迹象,直到近些年来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目前普遍被大家认可的观点是,细胞通过基于整合素的粘附力或其他细胞表面连接而与基质结合时,会利用肌动蛋白的收缩力施加牵引力,并且它们会通过不同程度或幅度的整合素和聚合多糖聚集感测基质刚度的变化和相关的信号(如图1)...
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