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厚新材料研发的 BH-Ni201 粉末以 3.5-4.5% B 和 3.0-4.0% Si 的高含量配比,将熔点降至 1080℃,完美适配火焰喷涂工艺的温度窗口(氧乙炔焰温度 3100℃,粉末有效加热温度 1100-1300℃)。低熔点特性使粉末在火焰中快速熔融,减少氧化损失,涂层致密度达 96% 以上,且 B、Si 元素形成的硼硅酸盐熔渣可自动除去氧化物,提升界面结合强度(≥35MPa)。某农机维修站使用该粉末修复犁铧,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工艺,单次喷涂成本为激光熔覆的 1/5,且修复后犁铧在砂壤土中作业,寿命达未修复件的 4 倍。粉末的低熔点还使其适用于薄壁件喷涂,如汽车排气管法兰密封面修复,避免基体过热变形,展现出工艺适应性与经济性的双重优势。博厚新材料支持粉末成分定制,根据客户工况调整 Cr、B、Si 等元素配比。不开裂镍基自熔合金粉末工业化
博厚新材料精心打造的模具钢粉末,为众多行业提供了材料解决方案。模具钢粉末具备较好的综合性能。以18Ni300模具钢粉末为例,属于马氏体时效钢,其碳含量极低,0.03max,有效减少了杂质对性能的干扰。在合金成分中,镍含量达17.0-19.0%,赋予其良好的强度和刚性,钼与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该粉末易于机械加工,无论是切削、电火花加工,还是焊接、轻度锻打等操作都能轻松完成。在490℃的温度范围内,经过6小时的时效硬化处理,硬度可达54HRC,能满足模具制造对材料硬度的高要求,且散热性能良好,可有效避免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性能衰退。等离子堆焊镍基自熔合金粉末电话博厚新材料镍基自熔合金粉末,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窄粒度分布,适配激光熔覆、等离子喷涂等工艺。
博厚新材料引进德国进口紧耦合气雾化设备,通过精确控制雾化气体压力(8-12MPa)、熔体过热度(150-200℃)和喷嘴结构(收敛 - 扩张型),实现粉末粒径的高精度控制,粒径偏差≤±5μm(如目标 D50=50μm 时,实测 D50=48-52μm)。这种高精度控制使得粉末在静电喷涂工艺中具有均匀的荷电性能,涂层厚度偏差≤3%。某电子封装企业使用该粉末制备的散热涂层,厚度均匀性达 ±2μm,热导率达 180W/m・K,满足 5G 芯片的散热需求,体现了粒径控制对应用的重要性。
博厚新材料在镍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 0.5-1.0% 的稀土元素 Y₂O₃,通过原位反应形成纳米级 Y-Al-O 复合氧化物颗粒,这些颗粒在氧化过程中可钉扎晶界,抑制氧化物晶粒长大,同时降低氧在基体中的扩散速率。高温氧化实验(800℃,空气气氛,100 小时)表明,添加 Y₂O₃的粉末涂层氧化增重率≤0.45mg/cm²,而未添加稀土的涂层增重率达 1.2mg/cm²。XPS 分析显示,氧化层中 Y 元素的存在使 Cr₂O₃保护层更加致密,孔隙率从 15% 降至 5% 以下,从而提升涂层的抗氧化寿命,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等高温氧化环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博厚新材料研发的镍基自熔合金粉末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博厚新材料在粉末生产全流程实施惰性气体保护:熔炼炉采用 99.99% 高纯氩气保护,氧含量≤50ppm;雾化室保持微正压(50Pa),防止外界空气渗入;成品包装采用充氮铝箔袋(含氧量≤100ppm)。这种全流程保护使粉末在存储 6 个月后,氧含量增加值≤10ppm,确保涂层性能稳定。某航空维修单位使用存储 1 年的该粉末进行发动机叶片修复,涂层结合强度与新生产粉末相比下降 3%,而未保护的常规粉末下降达 15%,证明了惰性气体保护对长期存储稳定性的关键作用。博厚新材料与物流企业合作,提供粉末温控运输服务,确保存储环境湿度<20% RH。等离子堆焊镍基自熔合金粉末电话
博厚新材料 BH-NiCrBSiRe 粉末添加 1% Re,高温抗氧化性能增强,适用于燃气轮机部件。不开裂镍基自熔合金粉末工业化
博厚新材料的镍基自熔合金粉末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熔池流动性,这源于其 1050-1150℃的低熔点区间与基体形成的良好润湿性。通过优化 B、Si 元素配比(B 2.8-3.2%,Si 2.5-2.8%),粉末在激光束作用下快速熔融形成低黏度熔池,在 300W 激光功率、5mm/s 扫描速度的工艺参数下,可制备 0.3mm 的薄壁涂层,涂层表面粗糙度经轮廓仪检测达 Ra≤6.3μm,接近机加工表面精度,无需额外磨削即可满足装配要求。某精密仪器企业采用该粉末修复模数 2 的精密齿轮齿面时,通过激光熔覆工艺控制涂层厚度在 0.5mm,利用粉末优异的流动性实现齿面均匀覆层。修复后齿轮经三坐标测量仪检测,齿形误差≤0.02mm,满足 ISO 6 级精度标准(齿形公差 0.025mm),且齿面硬度达 HRC62-64,较未涂层齿轮耐磨性提升 3 倍。该粉末在熔覆过程中熔池铺展均匀,无气孔、夹杂等缺陷,结合强度≥45MPa,即使在齿根等复杂几何部位也能保持涂层一致性,解决了传统堆焊工艺在精密部件修复中精度不足的难题,为航空航天、机床等领域的精密零件再制造提供了材料支撑。不开裂镍基自熔合金粉末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