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角读书时间:每天课余时间师生自主支配,也可以和语文老师协商,利用自习课或语文课或拓展课等等。不建议强制阅读,作为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能效果更好。寒暑假是难得的扩展阅读的好时机,应该允许学生增加借阅数量,按寒暑假时间延长借阅时间,但是不建议因此增加假期作业量,以免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另外,大部分学校都有早读时间或其他诵读时间,可以允许有兴趣的学生朗读图书角的图书,作为教材的补充。建立管理小组,加强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上海班级图书角班级阅读角
电子书的功能:可以订阅众多电子期刊、书和文档,从网上自动下 载所订阅的新闻和期刊,显示整页文本和图形,并通 过搜索、注释和超链接等增强阅读体验,采用翻页系统,类似于纸制书 的翻页,可随时把网上电子图书下 载到电子阅读器上,也可以自己购买的书和文档储存到电子阅读器上。电子书是传统的印刷书籍的电子版本,它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或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阅读。它流行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子书允许进行类似纸张书本的操作--读者可以在某页做书签,记笔记,对某一段进行反选,并且保存所选的文章。浙江中小学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图书角做主题班会,一起探讨关于图书角专属的借阅卡,培养了学生合组织管理能力。
文献信息量在文化和职场政策及出版市场的的刺激下急速增长,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其原理是不变的,“致用”是原则。然而,中图法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原则,是不是科学的方法?笔者就其使用情况在服务端作了较为深入的观察,结论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先天不足,存在严重缺陷,其科学性和致用性令人失望!由于中图法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十分明显,版本一改再改,仍没有实质性突破,编制体例不科学,甚至错误,需要从科学、实用、适用的角度做大幅修改。
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 。 分类词表是层次结构的类号和类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图书馆和情报界又编制了几十部文献分类法,其中有东北图书馆编的《图书分类法》(1949);山东图书馆编的《图书分类新法》(195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3);《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1957);《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8);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的《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1959);《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1960年出版,1963年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75)等。建立班级图书角的重要意义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好处:1、班级创建图书角是学校图书室的补充,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就能拿到书阅读,借阅手续比较方便,会比学校的更简单,更能利用起碎片化的时间。2、学生把自己家里的度过的书放到图书角,是对图书的再利用,将发挥每一本书的价值。也省去了买书的钱。3、学生读到了书,又体验到帮助同学的快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大量的书刊能够帮助同学们增长知识。开设图书角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间丰富活动,大量的书刊能够帮助同学们增长知识。 班级创建图书角是学校图书室的补充,通过学生把自己家里的度过的书放到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学校建立图书角的要求。书香校园班级图书角活动
但在实际的情况下,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并不完善,存在着一些漏洞,这些漏洞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的表现。上海班级图书角班级阅读角
图书分类 图书分类法又叫图书分类词表,都是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1975年出版的图书。该书讲述了通过科学方法对图书进行分类,“致用性”是其原则。《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自1975年出版以来,对现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以来,更以主流图书分类法取代其他分类方法,近于“普及”了。上海班级图书角班级阅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