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的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的高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进程加快,对尼龙的需求将更高更大。特别是尼龙作为结构性材料,对其强度、耐热性、耐寒性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尼龙的固有缺点也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PA6、PA66两大品种来说,与PA46、PAl2等品种比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虽某些性能不能满足相关行业发展的要求。
因此,必须针对某一应用领域,通过改性,提高其某些性能,来扩大其应用领域。 由于PA强极性的特点,吸湿性强,尺寸稳定性差,但可以通过改性来改善。 尼龙合金化将成为改性工程塑料发展的主流。广东注塑级尼龙薄膜
1939年10月24日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很多底层女人因为买不到丝袜,只好用笔在腿上绘出纹路,冒充丝袜。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美国各地。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年,尼龙工业被转向制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等**产品。由于尼龙的特性和大范围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非常迅速,尼龙的各种产品从丝袜、衣服到地毯、绳索、渔网等,以难以计数的方式出现。尼龙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 吉林玻纤尼龙外壳尼龙作为结构性材料,对其强度、耐热性、耐寒性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改性PA产品的*新发展
前面提到,玻璃纤维增强PA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研究,但形成产业化是20世纪70年代,自1976年开发出超韧PA66后,各国大公司纷纷开发新的改性PA产品,美国、西欧、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大力开发增强PA、阻燃PA、填充PA,大量的改性PA投放市场。
20世纪80年代,相容剂技术开发成功,推动了PA合金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开发出PA/PE、PA/PP、PA/ABS、PA/PC、PA/PBT、PA/PET、PA/PPO、PA/PPS、PA/I.CP(液晶高分子)、PA/PA等上千种合金,大范围用于汽车、机车、电子、电气械、纺织、体育用品、办公用品、家电部件等行业。
20世纪90年代,改性尼龙新品种不断增加,这个时期改性尼龙走向商品化,形成了新的产业,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尼龙合金产量达110万吨/年。
在产品开发方面,主要以高性能尼龙PPO/PA6,PPS/PA66、增韧尼龙、纳米尼龙、无卤阻燃尼龙为主导方向;在应用方面,汽车部件、电器部件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如汽车进气歧管用高流动改性尼龙已经商品化,这种结构复杂的部件的塑料化,除在应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外,更重要的是延长了部件的寿命,促进了工程塑料加工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受益于原料己内酰胺国产供应的瓶颈被打破,原料自给率大幅提高以及下游领域的快速发展,尼龙6聚合生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尼龙6行业快速发展,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我国尼龙6切片产量为321万吨,表观消费量为348.90万吨,同期尼龙6切片进口量37.90万吨,进口依赖度为10.86%,相比于2010年尼龙6切片进口量,同比减少34.66%,进口依赖度减少24.25%。然而,虽然近几年随着国内尼龙6新增产能集中释放,进口量呈明显下滑态势,常规化产品基本以自给自足为主,但目前市场上国内中低端产品相对充裕,**质量产品相对较少。受生产技术壁垒、设备先进性、原材料质量等因素影响,个别中**产品进口依赖度仍较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不能很好适应功能性、绿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色牢度并不是尼龙的一个特性,是尼龙中的染料而不是尼龙本身在光照下褪色。
高温尼龙的发展趋势
欧盟无铅制程的推行,使PA66、PBT,PPS等材料的耐热性因不能满足回流焊的要求而退出SMT产业,这给了高温尼龙一段黄金发展时期,使得06年至08年间各大高温尼龙均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现在正在紧张推进的无卤限制,使得高温尼龙市场又在经历一次动荡。PA46吸水率太大,容易起泡,尽管改用了真空包装,日本DSM生产的TS级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吸水改良,但其结构特性决定其难以做出大的改观;所以DSM又开发出**吸水的PA4T,并且直接用于开发无卤的阻燃产品,已开始在市场推广。PA9T刚性强,脆性大,产能有限。6T因为其注塑工艺方面的要求,在同等要求下市场更容易接受PA9T,但现在随着无卤阻燃技术不断发展。以三井化学的强劲研发能力和目前的表现,6T可望拿回自己以前的市场。PA6T,46,9T,PPA,HTN等市场都会保持比较长期的上升趋势,即使在经济严重下滑时期,市场对高温尼龙的需求都未能受太大的影响,但随着营运因素和无卤化进程的洗牌,以及新的耐温聚酰胺品种不断被研发出来,将来这几种材料的市场份额也将逐步减小。
用于电子、电气、电器的阻燃尼龙与日俱增,绿色化阻燃尼龙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吉林玻纤尼龙外壳
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美国各地。广东注塑级尼龙薄膜
1930年,卡罗瑟斯的助手发现,二元醇和二元羧酸通过缩聚反应制取的高聚酯,其熔融物能像制棉花糖那样抽出丝来,而且这种纤维状的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拉伸长度可达到原来的几倍,经过冷却拉伸后纤维的强度、弹性、透明度和光泽度都很大增加。
这种聚酯的奇特性质使他们预感到可能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有可能用熔融的聚合物来纺制纤维。然而,继续研究表明,从聚酯得到纤维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因为高聚酯在100 ℃以下即熔化,特别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只是在水中还稍稳定些,因此不适合用于纺织。 广东注塑级尼龙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