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PA,俗称尼龙)是美国DuPont公司较早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和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要求。聚酰胺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酰胺基,用作塑料时称尼龙,用作合成纤维时我们称为锦纶,聚酰胺可由二元胺和二元酸制取,也可以用ω-氨基酸或环内酰胺来合成。根据二元胺和二元酸或氨基酸中含有碳原子数的不同,可制得多种不同的聚酰胺,聚酰胺品种多达几十种,其中以聚酰胺-6、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的应用*大范围。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是合成纤维工业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高分子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里程碑。长春玻纤尼龙型材
在PA中 加入30% 的玻璃纤维,PA 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耐老化性能有明显提高,耐疲劳强度是未增强的2.5 倍。玻璃纤维增强PA 的成型工艺与未增强时大致相同,但因流动较增强前差,所以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要适当提高,机筒温度提高10-40℃。由于玻纤在注塑过程中会沿流动方向取向,引起力学性能和收缩率在取向方向上增强,导致制品变形翘曲,因此,模具设计时,浇口的位置、形状要合理,工艺上可以提高模具的温度,制品取出后放入热水中让其缓慢冷却。另外,加入玻纤的比例越大,其对注塑机的塑化元件的磨损越大,比较好是采用双金属螺杆、机筒。 河北耐磨尼龙涂层在中国,因为它诞生在锦西(辽宁省葫芦岛)化工厂,所以这种合成纤维后来就被命名为“锦纶”,也就是尼龙。
尼龙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其*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比棉花耐磨性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在混纺织物中稍加入一些聚酰胺纤维,可很大提高其耐磨性;当拉伸至3-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能经受上万次折挠而不断裂。
聚酰胺纤维的强度比棉花高1-2倍、比羊毛高4-5倍,是粘胶纤维的3倍。但聚酰胺纤维的耐热性和耐光性较差,保持性也不佳,做成的衣服不如涤纶挺括。另外,用于衣着的锦纶-66和锦纶-6都存在吸湿性和染色性差的缺点,为此开发了聚酰胺纤维的新品种——锦纶-3和锦纶-4的新型聚酰胺纤维,具有质轻、防皱性优良、透气性好以及良好的耐久性、染色性和热定型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更强壮的脂肪族尼龙能够应用于绳索、装卸皮带、降落伞和汽车轮胎,或者产生能够适合高温利用的合成材料。这个发现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化学科学年会上介绍,刊登在聚合体定期刊物上。
这种纤维利用聚合体或者包括许多单位的长链分子制作而成。当这些聚合体链被整齐的安排,这种聚合体将成水晶状态。
这些盘绕的聚合体需要拉伸,如果他们要制作成更强的纤维,需要消除他们的弹性。在尼龙链中加入氢可以防止拉伸,因此克服这种结合对产生更强的尼龙纤维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
chao强纤维,以凯夫拉尔纤维为例,是从芳香尼龙聚合体中制作而成,十分僵硬,长链包含环链,芳香尼龙制作很困难,因此十分昂贵。
因此托奈里教授和克塔克博士利用聚酰胺66(尼龙66)来进行研究,这种材料是一种商业热塑性材料,很容易制作,但是拉伸和排列困难。同时,取消尼龙66的弹性也很困难。
这个发现可以解决尼龙66在三氯化镓中能够溶解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打破氢粘合的问题。允许聚合体链延伸。 用于电子、电气、电器的阻燃尼龙与日俱增,绿色化阻燃尼龙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
尼龙的研发历程
1938年10月27日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了,并将聚酰胺66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Nylon)。尼龙后来在英语中成了“从煤、空气、水或其他物质合成的,具有耐磨性和柔韧性、类似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所有聚酰胺的总称”。
1939年实现工业化后定名为耐纶(Nylon),是**早实现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品种。
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 纳米尼龙的制造技术与应用将得到迅速发展。辽宁阻燃尼龙改性
抗静电、导电尼龙以及磁性尼龙将成为电子设备、矿山机械、纺织机械的优先材料。长春玻纤尼龙型材
代替铜等金属
由于尼龙具有无du、质轻、优良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广泛应用于代替铜等金属在机械、化工、仪表、汽车等工业中制造轴承、齿轮、泵叶及其他零件。聚酰胺熔融纺成丝后有很高的强度,主要做合成纤维并可作为医用缝线。
用于各种医疗及针织品
在民用上,可以混纺或纯纺成各种医疗及针织品。锦纶长丝多用于针织及丝绸工业,如织单丝袜、弹力丝袜等各种耐磨的锦纶袜,锦纶纱巾,蚊帐,锦纶花边,弹力锦纶外衣,各种锦纶绸或交织的丝绸品。锦纶短纤维大都用来与羊毛或其它化学纤维的毛型产品混纺,制成各种耐磨经穿的衣料。
在工业上锦纶大量用来制造帘子线、工业用布、缆绳、传送带、帐篷、渔网等。在**上主要用作降落伞及其他***织物。 长春玻纤尼龙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