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FMT技术开展以来,国内外对其临床实践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的方法,导致各类研究背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性较大,损害了医生和患者对FMT诊疗的信心,阻碍FMT研究的发展。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中国微生态诊疗创新联盟和上海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的倡议下,我国较早关于菌群移植标准化方法学及临床应用共识制定,2020年7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发表《菌群移植标准化方法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国共识》和《菌群移植途径的选择与建立临床应用中国共识》。菌群移植标准化方法学的建立,将有力提高FMT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推进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菌群移植为患者带来新的诊疗方式!安徽腹泻使用菌群移植**共识

菌群移植诊疗疗程和重复诊疗周期标准:1.每天1次,连续诊疗6d的菌液诊疗作为1个标准诊疗疗程,除不宜或不能耐受肠镜或鼻肠管者,标准诊疗均以菌液为主;如改善则连续6d的胶囊诊疗作为巩固诊疗,每个疗程间均间隔4周(1C)2.CDI患者1个标准诊疗疗程有效,则巩固诊疗1疗程(2B)3.慢性Constipati和肠易激综合征若2个标准诊疗疗程改善,则给予2个疗程巩固诊疗;IBD若4个标准诊疗疗程改善,则给予4个疗程巩固诊疗;自闭症2个疗程胶囊诊疗若改善,则给予4个疗程胶囊巩固诊疗(2C)4.出现如下情况,应再增加1个标准疗程:(1)并发的疾病或者使用的药物明显影响肠道菌群;(2)病程每增加5年;(3)年龄≥65岁(2D)浙江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及其过程《自然-医学》:移植健康人肠道菌群,或能改善抗PD-1免疫效果。

目前研究多在探索菌群移植后受体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而对移植后病毒的变化知之甚少。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从肠道微生物群的不同成分进行分析,旨在证实FMT的安全性[9]。该项病例报告主要研究了一位14岁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了II级皮肤GVHD和IV级肠道GVHD,常规药物无效后,在26天内间隔施行4次菌群移植,并分析每次移植后粪便样本中细菌、病毒的变化情况,随访120天。菌群移植后,患儿肠道细菌多样性增加,且细菌组成发生变化。FMT后,与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苷酸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和通路得到恢复。且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在移植后降低,多个菌群分类群扩增,并表现出功能的改善。肠道病毒的多样性稳定升高,有尾噬菌体目的相对丰度增加。但由于只是个案,还需要更多相关实验进行探索。未来FMT实践应考虑重组肠道zhenjun和病毒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检测过程中,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的数量变化,也能提供大量关于人体健康的信息。比如,当革兰氏阳性杆菌数量增加时,可能提示肠道健康出现问题;而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可能和免疫系统失衡有关。通过菌群检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的微生物菌群情况,从而指导人们更好地预防疾病,或者及时发现已经出现的健康问题。未来,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菌群检测将会更加普及,成为一种常规的健康检查项目。上海沃本诚招全国菌群移植代理商!

新鲜菌群移植对CDI的主要和次要改善率分别为91%和98%(Brandtetal,2012)。在另一项RCT研究中,首先FMT及随后重复FMT诊疗后就CDI的主要改善率和次要改善率分别变成了81%和94%(VanNoodetal,2013)。利用冻存粪菌诊疗CDI已经被证实和新鲜粪菌有着相近的疗效(Hamiltonetal,2012;Leeetal,2016)。一项基于80名患者的分析表明,FMT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仍然是安全的(Kellyetal,2014)。多变量分析(Fischeretal,2016a,b)结果提示,早期可用以预测FMT失败的因素包括严重/复杂的CDI,FMT期间的住院状态和既往与CDI相关的住院经历。菌群移植在GVHD中的应用现状--上海沃本。江西研究菌群移植疗效
菌群移植的途径和剂量选择!安徽腹泻使用菌群移植**共识
菌群移植在肠内肠外疾病的诊疗中逐渐显示出应用前景,为了规范菌群移植操作,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交流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中国微生态诊疗创新联盟和上海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倡议下,我们根据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临床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制订了《菌群移植途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国共识》。本共识包括移植路径的选择、移植途径建立的方法学、移植途径建立的临床应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四个部分。安徽腹泻使用菌群移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