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移植临床改善或缓解标准:5.肠易激综合征(IBS):连续3个月未出现与排粪频率、排粪形式相关的肚子痛或不适症状,且菌群多样性恢复至供体菌群多样性50%以上为改善。满足下列任1条即为显效:(1)诊疗开始后连续1周未出现肚子痛或不适;(2)IBS⁃C患者排硬或块状粪便<25%、同时稀或水样粪便<25%,IBS⁃D患者排稀或水样粪便<25%、同时硬或块状粪便<25%,IBS⁃M患者排硬或块状粪便<25%、同时稀或水样粪便<25%(1C)6.自闭症:诊疗第12周,自闭症ABC量表评分<31分、且CGI⁃I评分1分,菌群多样性恢复至供体菌群多样性50%以上为诊疗显效。诊疗第12周自闭症ABC量表评分<67分、且CGI⁃I评分1~2分或5个ABC子量表中至少2个较基线有50%或更大的下降,而其他子量表均未出现10%或更大的上升为诊疗有效(2C)美国临床试验中心菌群移植已注册的研究--上海沃本。福建菌群移植怎么做

菌群移植供体筛选:2.心理上主要依赖访谈与量表完成(2B)(1)心理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访谈认为患者目前心理状态良好;(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等评分正常。3.个人史主要依赖访谈与问卷完成(1A)(1)既往病史:近2周未出现胃肠道不适,近3个月内未使用抑酸剂、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等,无慢性疼痛症状,无消化系统手术史,无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无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史,胰岛素、凝血因子等静脉注射;(2)个人史:作息规律,饮食健康,家庭和睦,无吸烟、饮酒或吸毒等嗜好,无药物成瘾,近6个月未接种过疫苗或参加药物试验、未接受纹身或出现皮肤破损以及未接触过疫区和热带地区;(3)家族史:无胃肠道病变家族史,无恶性家族史,无传染病家族史;(4)其他:非孕期,非月经期。陕西直肠菌群移植专家共识菌群移植无疑为我们的医疗健康领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AD是一种灾难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截至2020年,它影响了580万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预计到206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400万。随着AD患病率的增加,全球痴呆症的总成本预计将在2030年增加到。2017年,AD是第6大**常见死因,在美国造成121,404人死亡,在美国老年人(65岁以上)中更是排名第5位的**常见死因。AD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及其日益流行,促使研究人员寻找预防或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法。目前有各种肠道菌群调节干预措施,例如调整饮食、益生元、益生菌、合生制剂或肠道菌群移植(FMT)~
粪菌移植可促进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诊疗的应答2021年以色列团队在《科学》上发表的报告显示,FMT能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助力难治患者的免疫诊疗。试验中招募了10名PD-1单抗免疫诊疗无效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粪菌捐赠者来自具有免疫诊疗缓解一年以上的黑色素瘤患者。在经过口服万古霉素和新霉素来破坏患者自身肠道菌群3天之后,临床医生给患者服用粪菌胶囊,随后注射纳武单抗(nivolumab),之后每两周进行粪菌移植和单抗注射的联合诊疗,直到90天为止。结果显示,共有3名患者对纳武单抗免疫诊疗产生积极反应,其中1名患者为完全缓解,2名患者为部分缓解,3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令人惊喜的是,有2名患者的tumor在经历早期的变大之后,很快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萎缩。肠道菌群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2019年Front Neurol发表了一篇FMT-ALS的研究方案[3]。研究者们将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采用肠道菌群移植技术(FMT)对ALS患者进行干预。42名早期ALS患者将以2:1的分配比例入选(28名接受FMT的患者与14名对照组)。在基线和第6个月,进行FMT。
主要结果是从基线到第6个月,FMT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Treg数发生变化。次要结果包括特定的生物学目标,包括深入分析免疫细胞和炎症状态变化、ALS的中心和外周生物标志物,以及分析肠道、唾液和粪便微生物群。除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外,其他次要目标包括验证ALS的临床结果(生存率、强迫肺活量和ALSFRS-R的改变)。预期成果:FMT将增加Treg数量和抑制功能,将运动神经元周围的免疫系统切换到,神经保护状态。对免疫细胞群、细胞因子水平和微生物群(肠道、粪便和唾液)的分析将揭示可能导致退行性ALS病程的早期过程。这是将FMT作为潜在干预措施的试验,以在早期阶段改变对ALS和疾病进展的免疫学反应。 上海沃本招募菌群移植的供体。上海菌群移植哪家医院好
肠道菌群移植为渐冻症提供新方向。福建菌群移植怎么做
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也为探索肠道菌群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这些研究中,人们通常将健康个体和患病个体的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到无菌啮齿动物体内,然后分析受体动物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在接受粪便移植后,大多数受体动物会出现疾病表型,但是一些研究中使用少量的患者供体,然后通过将这些供体细菌在大量受体小鼠中复制以得出阳性结论。此外,人类肠道菌群中有相当大比例的菌群无法在受体动物中定殖,这表明受体啮齿动物可能不存在能促使人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生长的因子。因此,人类疾病引起的改变是复杂的,很难在啮齿动物身上完全复制。福建菌群移植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