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模组单轴的应用案例:适用行业:PCB/CDIDVDPCB基板喷字装置:将基板固定于电动滑台上,利用滑台等速移动的特性,执行基板的喷字作业。使用规格:GTH5/ETH14电路板表面清洁装置:将等离子体(plasma)固定在电动滑台上,在输送带上方来回移动,做电路板表面的清洁工作。使用规格:GTH5/ETH14PCB电路板切割装置:将PCB电路板放置在电动滑台上,搭配外部切到机构,做裁切的动作。使用规格:GTH5/ETH14/ETH17光碟收料装置:利用电动滑台可多点定位的特性,将光碟片收料盒做上下移动定位收料。使用规格:GTH5/ECH14找好的TOYO模组,慧吉时代公司。3C行业TOYO模组高刚性模组
TOYO-G系列模组分为:GTH系列、GCH系列、GTY系列GCH系列模组属于轨道内嵌式模组同时外部增加了负压接头,外接真空源,可有负压接头抽走模组内部灰尘,达到CLASS1的洁净度。TOYO-GCH系列模组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等特点,本体与滑座采用一体成型钢材,改善原始铝滑座刚性较差的问题。可选用不同品牌的伺服电机(三菱、松下、安川、台达、汇川等),电机的安装方式分为:外露、左折、右折、下折。TOYO-GCH全系列模组均可外部注油,无需拆卸滑座外盖及钢带即可在滑座处注油保养。TOYO-GCH系列模组采用特殊钢带结构设计,可减少发尘,广泛应用于无尘环境。TOYO-GCH系列模组轨道嵌入本体后研磨行走等高直线度可达±0.02mm。TOYO-GCH系列模组组装省时、方便:1、不需拆卸钢带,即可由上往下固定或由下往上固定。2、本体侧面增加安装基准承靠面。3、本体底部有定位PIN孔。东洋TOYO模组代理商选TOYO模组,慧吉时代公司值得信赖。

螺杆驱动模组 (Ball Screw Driven Actuators):关键: 在滑台模组的基础上,集成精密滚珠丝杠作为驱动元件。特点:精密传动: 滚珠丝杠提供高传动效率、高精度(C5, C7等级常见)和良好的可逆性。高推力: 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载。自锁性 (可选): 特定导程的丝杠可具备一定的自锁能力。多种马达安装方式: 支持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无刷电机等,连接方式多样(直连、同步带、联轴器)。可选行程: 行程范围通常较大。应用: 需要精确定位和高推力的场合,如点胶、锁螺丝、精密组装、机床进给轴、检测平台定位等。
TOYO模组以其可靠的质量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在生产过程中,TOYO严格遵循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再到产品的组装和测试,每一个步骤都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模组的零部件均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制成,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了其性能和可靠性。同时,TOYO还对模组进行了严格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确保产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除了可靠的质量之外,TOYO还提供了良好的售后服务。公司拥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无论是产品的安装调试还是故障排除,售后服务团队都能迅速解决问题,确保用户的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这种良好的售后服务也为TOYO模组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慧吉时代公司,TOYO模组靠谱选择。

在 CD/DVD 制造与手机生产等精密产业中,TOYO 多轴模组凭借灵活高效的性能,成为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自动化利器。在光碟片堆叠环节,X-Y-Z 3 轴电动滑台组合构成的收料机构,精细协作,实现光碟片的有序堆叠。其中,X 轴选用 ETH14 规格、Y 轴采用 GTH5 规格、Z 轴搭配 GTH4 规格,各轴发挥所长,确保收料过程稳定、高效,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在光碟片 UV 照射工序,X-Z 2 轴机构由单轴滑台组合而成,X 轴与 Z 轴分别采用 GTH5、GTH4 规格,通过精确的运动控制,使 UV 照射均匀覆盖光碟片表面,保障产品质量。而在锁螺丝工序,X-Y 轴机构化身取放螺丝的 “灵巧双手”,X 轴、Y 轴均使用 GTH5、GTH4 规格,快速抓取螺丝并准确安装,极大提高了装配效率。针对小型零部件取放需求,X-Y-Z 3 轴单轴电动滑台组合展现出强大的精密操作能力,与光碟片堆叠装置同样选用 ETH14、GTH5、GTH4 规格,凭借精细定位与稳定运动,在微小空间内完成零部件的精细取放,满足精密制造产业对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严苛要求,助力产业自动化生产迈向新高度。Toyo模组,为自动化生产线增添动力。東佑達TOYO模组总代理
Toyo模组,品质有保证,是自动化行业值得信赖的伙伴。3C行业TOYO模组高刚性模组
国内直线模组产业发展现状1.技术演进路径20世纪末由中国台湾企业主导创新,在日规基础上设计铝制轻量化模组(减重达35%)21世纪初产业向长三角/珠三角转移,本土企业数量激增至近500家(TOYO2023年调研数据)2.市场分层格局头部市场:中国台湾品牌(TOYO、HIWIN、PMI)及日系厂商主导,占据70%半导体/医疗设备份额中端市场:深圳锐健(PI)、金旺达(AKD)等本土头部企业,年营收1-5亿元,主攻泛工业领域低端市场:区域性中小厂(创锋精工、高工等)聚集,80%企业年营收不足5000万元,陷入同质化竞争3.关键瓶颈技术依赖:超60%企业仍仿制台日结构,丝杆/直线电机进口依赖度>70%产业升级滞后:国产模组在重复定位精度(±0.05mmvs国际±0.005mm)、寿命(2万小时vs5万小时)存在代差4.发展机遇新能源/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催生高精度需求,2025年本土模组市场预计突破80亿元。当前头部厂商研发投入增至营收8%(2020年只有3%),逐步突破C5级丝杆研磨、磁悬浮驱动等关键技术。关键数据:进口及中国台湾品牌仍占60%市场份额,本土企业半导体领域渗透率不足10%。光伏/锂电领域国产化率提升至35%,成为破局关键赛道。3C行业TOYO模组高刚性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