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是电路中经常用的一种电子元器件看,它的英文名称是Diode,又称晶体二极管,是用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硅、硒、锗等)制成的一种电子元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能,即给二极管阳极加上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当给阳极和阴极加上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因此,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则相当于开关的接通与断开。二极管引脚是有正负极性区分的,A(Anode)表示正极,K(Cathode,C的发音为[K])表示负极,在负极的方向会有丝印标记,称为阴极线。二极管工作在导通和截止状态时呈现不同的电阻特性。半导体二极管

在1884年,爱迪生被授予了此项发明的专业技术。由于当时这种装置实际上并不能看出实用价值,这项专业技术更多地是为了防止别人声称较早发现了这一所谓“爱迪生效应”。20年后,约翰·弗莱明(爱迪生前雇员)发现了这一效应的实用价值,它可以用来制作精确检波器。1904年11月16日,头一个真正的热离子二极管——弗莱明管,由弗莱明在英国申请了专业技术。1874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发现了晶体的“单向传导”的能力 ,并在1899年将晶体整流器申请了专业技术 [9] 。氧化亚铜和硒整流器则是在1930年代为了供电应用而发明的。半导体二极管双向二极管适用于双向传输电流的场合,具有正向和反向导电能力。

开关二极管,开关二极管是专门设计制造的一类二极管,用于在电路上“开”、“关”。与普通二极管相比,其由导通转变为截止或由截止变为导通的时间较短。半导体二极管的导通相当于一个闭合开关,截止时等效于开启(断开),因此二极管可用作开关,常用型号1N4148开关二极管。PN结导通由于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传导的性质,在正偏压下PN结导通,在导通状态下的电阻非常小,大约是几十到几百欧;而在反向偏压下, PN结的电阻很大,一般硅二极管在10欧姆以上,而锗管也有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通过这种特性,二极管可以在电路中对电流进行控制,从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电子开关。开关二极管也有SMT和THT两种封装方式。
二极管的正向特性,当外加正向电压时,随着电压U的逐渐增加,电流I也增加。但在开始的一段,由于外加电压很低。外电场不能克服PN结的内电场,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不能顺利通过阻挡层,所以这时的正向电流极小(该段所对应的电压称为死区电压,硅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0.5伏,锗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0.2伏)。当外加电压超过死区电压以后,外电场强于PN结的内电场,多数载流子大量通过阻挡层,使正向电流随电压很快增长。即:当V>0,二极管处于正向特性区域。正向区又分为两段:当0<V<Vth时,正向电流为零,Vth称为死区电压或开启电压。当V>Vth时,开始出现正向电流,并按指数规律增长。反向偏置时,PN结的耗尽区增大,导致电流截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稳压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也在不断升级和优化。新型的稳压二极管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低的功耗,能够满足更高要求的电路应用;而新型普通二极管则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可靠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电路环境。总之,稳压二极管和普通二极管作为电子工程中常用的元件,它们在功能、结构、电性能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这两种元件,从而构建出稳定、可靠的电路系统。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这两种元件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加出色的性能,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极管在保护电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有效防止电路过压或过流。半导体二极管
二极管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整流,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半导体二极管
反向击穿按机理分为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两种情况。在高掺杂浓度的情况下,因势垒区宽度很小,反向电压较大时,破坏了势垒区内共价键结构,使价电子脱离共价键束缚,产生电子-空穴对,致使电流急剧增大,这种击穿称为齐纳击穿。如果掺杂浓度较低,势垒区宽度较宽,不容易产生齐纳击穿。雪崩击穿,另一种击穿为雪崩击穿。当反向电压增加到较大数值时,外加电场使电子漂移速度加快,从而与共价键中的价电子相碰撞,把价电子撞出共价键,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新产生的电子-空穴被电场加速后又撞出其它价电子,载流子雪崩式地增加,致使电流急剧增加,这种击穿称为雪崩击穿。无论哪种击穿,若对其电流不加限制,都可能造成PN结长久性损坏。半导体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