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本,确保帮企支撑到位。集技术攻关团队之力,通过认真查、现场学、重复试等方式,编制了莆田版“额温计使用手册及现场比对方法”,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核查示值误差基础上增加了重复性技术指标,对初筛检不符合的额温计增加了低温黑体炉复核方法。利用该方法极短的时间对全市交通枢纽以及机关服务机构、防疫定点医院等重点场所进行了优先服务,**检定、校准、核查测体温类计量器具4536支,并通过现场、电话、微信等多渠道为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500余人次,为企业营造安全有序的复工复产环境。CS500黑体炉控温方便,升温速度快,温度均匀性好,性能优异。上海黑体炉的使用说明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基准髙温装置一高温光电比较仪光路图。工作时,小金点黑体炉经物镜成像于调制器7的狭缝上,经调制转换为交流光信号。信号由光导纤维混合、传输,并于聚光透镜焦点上聚焦,经聚光镜和干涉滤光片后,由聚光透镜14均匀地聚焦到光电倍增管的阴极上。经调制的光相位相反,当两束光亮度不等时,一个交变光能量由光电倍增管接收,使指零仪表不指“0”,调节被检灯电流,以达亮度平衡。若两光源亮度相等,则被检光源的亮度温度就等于标准光源的亮度温度。上海黑体炉的使用说明因此不能笼统地以某一个黑体炉有效发射率值来评价腔体的好坏。
黑体作为标准红外辐射源,它的光谱能量是可以通过计算而获得。红外系统校准、各种材料发射率的测定、红外探测器响应率的测定、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红外遥感机载星辐射计等仪器的标定,都要使用黑体。BR系列黑体辐射源,温度控制采用PID控制技术,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温度校准和修正方便。BR400中温黑体辐射源/黑体炉温度范围宽广,由环温+10℃~400℃内任意一温度点皆可随需要调整。稳定、重复的校正面板让使用者能快速而准确地校正及测试红外线高温计(红外测温仪)。黑体开孔直径Φ125mm的面积,适用大部份的红外线高温计(红外测温仪)。系统另有RS-232或485的计算机通讯接口方便计算机控制设定温度及自动测试。
黑体开始发展的是高温黑体,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光学高温计的应用,当时的苏联和英国已经研制出了黑体炉,最高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500℃。20世纪60年代,日本生产出卧式黑体炉,最高工作温度为2200℃;同年代,我国也研制出卧式黑体炉,工作温度为900~3200℃。在20世纪60年代,中温黑体就有人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对黑体技术(如黑体腔、等温黑体腔、黑体发射率等)认识不足,甚至将热电偶检定炉的中间放置一个靶子就看作是黑体。自从美国在越南使用红外技术,成功地侦察到密林中的胡志明小道后(注:当时胡志明小道是运输线),随后,各国都开展了红外侦察、红外伪装、红外制导、红外诱饵、空中防卫等技术的研究工作,这就促进了对黑体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对中低温黑体炉的研究。因此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低温黑体,我国对低温黑体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开始。便携式红外体温枪黑体炉,是校准红外耳温枪与额温枪的理想产品。
由于是针对目标响应值相对大小关系的校正,这就使得一点校正法可以在目标响应值与校正测量值相近时的任何情况下都能较好地成像。例如,一种很常见的实现方式是在环境温度、FPA温度变化后,通过实时动态调节积分时间、全局偏置等参数,让目标响应值回到与校正测量时相近的范围内,则成像一般不成问题,但这样处理后将导致测温算法复杂化甚至根本无法实现测温功能。各厂家在一点校正法的工艺实现中,还有个普遍的谬误:用高、低温黑体炉作校正测量,但在应用中却是用的档片机构此时档片起到的是参考黑体的作用。如果用外档片则还与校正测量的情况比较接近,但内档片差得就很离谱了。温度范围低于室温,或者高于500℃以上的黑体炉一般采用腔体式构造。上海黑体炉的使用说明
黑体炉使用操作简单,不仅适合用于实验室的校准,也可用于现场的校准工作。上海黑体炉的使用说明
黑体辐射源的发展历史:早期的黑体辐射源,结构简单,腔体材料多应用碳硅化物、陶瓷或石墨,采用恒温油槽或非均匀布置的加热丝来取得均匀温场,为取得较好的黑体辐射特性,开口孔径都比较小。比较典型的有1960年由Bed-ford设计的工作于200℃的黑体炉,恒温油均温,光阑朝下,探测器可见内表面温差小于0.01℃,εn=0.998±0.001;1966年,由Clark和Moore设计的工作于1100~1325℃的黑体炉,加热丝非均匀布置,空腔内表面覆盖镍氧化层(Ni2O3)上海黑体炉的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