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方位角和仰角的测定: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的测定是依靠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天气雷达的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能将探测脉冲的能量集中地向某一方向发射。同样,它也只能接收沿同一方向来的回波信号。所以,只有当天线对准目标时,才能接收到目标的回波信号。根据这一原理,当发现目标时,天线所在的方位角和仰角就是目标相对于雷达的方位角和仰角。目标特性的...
查看详细 >>无线电测高雷达(radar)是电子设备类别中利用无线电波探测目标参数的装置,英文名称源于“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缩写。其**组件包含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含信号处理器)及显示器,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波,测定目标的距离、方位及速度等参数。距离测算基于电磁波传播时间延迟,方向由天线波束指向确定,速度测量则运用多普勒频移原理。该设备按波形...
查看详细 >>c)通信容量大,能传送的业务类型多。d)可以自发、自收、监测等。20世纪70~80年代,卫星通信大多是利用对地静止轨道(又称同步轨道)进行的。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利用中、低轨道的卫星通信系统纷至沓来。但是在大容量通信服务方面,利用对地静止轨道的卫星通信系统仍然是唱主角的。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发射送入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
查看详细 >>毫米波波束很窄,天线的旁瓣可以做得很低,使侦察和有源干扰都比较困难,因此,无源干扰在毫米波段有较大的发展。对35GHz以下的毫米波,**常用的干扰手段就是投放非谐振的毫米波箔条和气溶胶,对敌方毫米波雷达波束进行散射,它可以干扰较宽的频段而不必事先精确测定敌方雷达的频率。除此之外,也还可以利用、热电离或放射性元素产生等离子体,对毫米波进行吸...
查看详细 >>定向性强:毫米波信号的传播特性使其具有较强的定向性,适合用于点对点的通信。应用领域:5G通信:毫米波是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卫星通信:毫米波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中,以实现高带宽的数据传输。雷达系统:毫米波雷达在汽车、航空等领域中用于探测和测距。无线局域网(WLAN):一些新型的Wi-Fi标准(如Wi-Fi...
查看详细 >>复合雷达系统:截至2024年12月,南通部署的微波激光复合雷达融合两种探测体制,穿透能力提升40%,同步观测效率提高3倍 [2]航空保障:2019年军运会期间,毫米波云雷达为汉南机场跳伞项目提供云粒子类型识别服务 [4]科研支撑: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云演变数据,改进卫星遥感算法 [2]灾害预警:强化对台风、强风暴等天气系统的降水或云中大...
查看详细 >>移动热点项目旨在解决作战前线的远程数据传输问题。该项目将通过开发移动毫米波通信架构,用以连接战场士兵和前线基地、战术作战中心以及情报监视侦察设施。 [5]美军***系统由于其网络规模小、无线通信覆盖范围近,导致无法支撑偏远地区的移动作战。移动热点项目的**终目标就是在无地面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实现手机信号塔一样的性能。 [5]合同内容覆盖了...
查看详细 >>毫米波通信是指使用毫米波频段(通常指30 GHz到300 GHz之间的电磁波)进行无线通信的一种技术。毫米波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短的波长,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带宽,因此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毫米波通信的特点:高带宽:毫米波频段提供了丰富的频谱资源,可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适合大容量数据的传输需求。短波长:由于波长较短,...
查看详细 >>之后,空载激光扫瞄仪随即发展相当快速,约从1995年开始商业化,已有10多家厂商生产空载激光扫瞄仪,可选择的型号超过30种(Baltsavias-1999)。研发空载激光扫瞄仪的原始目的是观测多重反射(multiple echoes)的观测值,测出地表及树顶的高度模型。由于其高度自动化及精确的观测成果用空载激光扫瞄仪为主要的DTM生产工具...
查看详细 >>随着无线频谱资源的越来越稀缺,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技术在60GHz频率周围能够利用的资源之多,频段之广,要远远超出其他几种无线通信技术,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提供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质量的通信质量。传输速率高由于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技术拥有极大的带宽,而传输速率是随着带宽的增加而增加,因此60GHz毫米...
查看详细 >>一次雷达一次雷达追踪目标是一个无源反射体,如飞机、舰船等,目标物反射电磁波,雷达将其吸收作为回波信号。但是一次雷达要求雷达发射机具有足够大的发射频率,耗电量大;探测距离较近;距离远时回波信号弱,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二次雷达。风廓线雷达(如图1)是利用大气湍流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对大气风场进行探测的,是应用微波遥感探测原理...
查看详细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一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
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