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电信号传输领域,朗锐芯交换芯片与 ASI 转 TS 流技术的协同应用,解决了传统广电信号传输的 “兼容性” 与 “高效性” 痛点。广电行业中,卫星接收的 ASI 信号需转换为 TS 流后才能通过以太网进行分发,而朗锐芯通过将 ASI 转 TS 流的硬件逻辑集成于 FPGA,再与交换芯片联动,形成特定传输设备。工作时,FPGA 将 ASI 信号解析转换为 TS 流数据,交换芯片则通过高速以太网接口将 TS 流转发至广电分发网络,整个过程延迟低于 1ms,满足广电信号的实时传输要求。同时,交换芯片的 L2 层组播功能可实现 TS 流的多点分发,避免了重复传输导致的带宽浪费。目前,该协同方案已应用于多个省级广电网络的升级项目,助力广电行业从传统传输向 IP 化传输转型。交换芯片批量交付周期 7 天,朗锐芯响应客户需求快。深圳网管型交换芯片板卡

SW8328交换芯片在协议兼容性上的关键优势体现在对国产化体系的深度适配与全协议覆盖。芯片自主研发的协议栈支持 IEEE 802.3 全系列以太网标准,同时兼容国产通信协议规范,可完美适配麒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以及飞腾、龙芯、海光等主流国产 CPU,数据交互效率较适配进口芯片提升 18%。此外,其支持的 L2层全功能协议(无需额外扩展芯片即可实现,减少硬件冗余,使客户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 100%,满足政企国产化项目的严苛要求,兼具性能与经济性优势。深圳网管型交换芯片板卡朗锐芯 8328 交换芯片 32G 带宽满配,转发效率达线速标准。

SW8328M是成都朗锐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32G带宽的二层以太网交换芯片,集成了8路千兆电口PHY,支持10/100/1000BASE-T、100BASE-FX功能;集成2路10GSerDes,可支持1000BASE-X、SGMII、QSGMII、O-USGMII和10GBASE-R功能;集成4路1GSerDes,可支持1000BASE-X和SGMII功能。SW8328M还支持2路RGMII/GMII/MII接口,作为可扩展管理接口。SW8328M集成了RISC_VCPU,主频500MHZ,支持16bitDDR3接口,至多2Gb内存;支持2路UART接口、1路JTAG接口、2路QSPI、1路I2C/MDIO接口和24路GPIO接口,支持灵活的业务端口功能选择。通过10GSerDes使用QSGMII/O-USGMII连接外置PHY的方式,多可支持30个端口,可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典型应用场景包括:8路千兆电口、8路千兆电口+4路千兆光口、8路千兆电口和2路万兆光口和24路千兆电口+4千兆光口等。支持片上1.5MB的数据缓存,每个端口支持8个队列;支持基于端口的单速率整形和基于队列的双速率整形,队列调度方式支持SP/WRR/DWRR及SP+WRR/DWRR等。SW8328M支持远程配置,可使用指定端口进行远程配置。SW8328M支持CPU采用linux操作系统或者UCOS系统。在UCOS系统下,可不使用外置DDR,以降低设备成本。
朗锐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交换芯片测试与验证体系,确保产品性能达标与质量可靠。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搭建了专业的芯片测试实验室,配备了高精度的测试仪器与自动化测试平台,可对交换芯片的电气性能、功能完整性、稳定性等进行测试。针对抚琴 SW8328 交换芯片,测试团队设计了超过 100 项测试用例,涵盖接口速率测试、协议兼容性测试、极限环境测试等多个维度,确保芯片在各种应用场景下均能稳定运行。此外,公司还与第三方经验丰富测试机构合作,对交换芯片进行自主验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信度。这种严格的测试与验证体系,不仅是朗锐芯对产品质量的承诺,也是交换芯片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保障。交换芯片适配难题,朗锐芯技术团队全流程跟进,直至完全解决。

朗锐芯抚琴 SW8328 交换芯片在设计上注重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可适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与未来技术升级。该芯片采用模块化设计,关键交换模块与接口模块相互独立,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接口配置,无需更换核心芯片即可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同时,SW8328 预留了未来技术升级的接口与资源,可通过固件升级的方式支持更高的带宽、更多的协议,延长芯片的生命周期。这种灵活可扩展的设计,使客户无需频繁更换交换芯片即可跟进技术发展,降低了产品迭代成本。相较于功能固定、难以升级的交换芯片,SW8328 的灵活性优势明显,尤其受到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通信设备厂商青睐。朗锐芯 8328 交换芯片无阻塞转发,效率突出。上海存储区域网络设备交换芯片方案
朗锐芯 8328 交换芯片支持 32G 带宽,适配各种需求。深圳网管型交换芯片板卡
朗锐芯凭借自有操作系统的研发经验,实现了交换芯片与软件的深度协同优化,提升了产品的整体性能。公司为抚琴 SW8328 交换芯片开发了专属的驱动程序与配置软件,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减少了数据在芯片与系统之间的传输延迟,提升了交换效率。例如,软件层面的流量调度算法可与 SW8328 的硬件转发引擎联动,实现更精细的流量控制;配置软件则提供了直观的操作界面,方便客户快速调整交换芯片的工作参数。这种 “硬件 + 软件” 的协同优化模式,不仅发挥了 SW8328 交换芯片的硬件性能优势,还通过软件赋能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与灵活性,使客户无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软硬件适配,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与时间成本。深圳网管型交换芯片板卡
成都朗锐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汇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集企业奇思,创经济奇迹,一群有梦想有朝气的团队不断在前进的道路上开创新天地,绘画新蓝图,在四川省等地区的通信产品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信誉,信奉着“争取每一个客户不容易,失去每一个用户很简单”的理念,市场是企业的方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公司有效方针的领导下,全体上下,团结一致,共同进退,**协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公司的新高度,未来成都朗锐芯科技发展供应和您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即使现在有一点小小的成绩,也不足以骄傲,过去的种种都已成为昨日我们只有总结经验,才能继续上路,让我们一起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