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密封胶表面产生斑点变色,是密封胶被“腐蚀”了。其实不然,空气中存在的酸雾、盐雾确实会对建筑胶表面造成一定伤害,但硅酮胶是耐候性能上表现十分优越的胶种,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一般硅酮胶表面出现斑点多为使用酸性清洗剂清洗墙体时,误将清洗剂喷到密封胶表面,由于密封胶中含有碳酸钙成分,会和酸性清洗剂发生反应,导致密封胶表面出现反应斑点。说完上述关于硅硐密封胶变色的特点及原因后,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在使用施胶时,要针对性来避免,我们建议用户参考以下4点:1、施工前,对与密封胶接触的材料做相容性试验,确保材料间相容;或选用更相容的附件材料,如选择硅橡胶制品代替橡胶制品,降低黄变概率;2、避免密封胶接触或暴露在酸、碱等有腐蚀性的环境中;3、变色主要发生在浅色、白色、透明等产品上,选择深色或黑色的密封胶可降低变色的风险。4、选用质量有保证的密封胶。密封胶与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大,其获取的水分越多,释放化学反应产生的小分子的速率越快,固化速度越快。杭州本地门窗幕墙胶有哪些
在当前原材料涨价的大背景下,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充油硅酮耐候胶产品,以低价吸引用户。中国幕墙网5月17日文章《有机硅原材料价格暴涨,低价的“硅酮胶”,你敢用吗》中详细说明了充油胶在5000小时紫外线老化和70℃,14天热老化后出现的弹性下降、硬度上升现象,性能下降非常明显,满足不了密封胶相应标准要求,会直接给用户带来严重质量问题甚至安全隐患!硅酮耐候密封胶充油,会导致耐候密封胶开裂、粉化、硬化、流油等问题,以致密封胶过早失效,从而导致幕墙漏水、漏气,能耗上升,影响正常使用。充油硅酮耐候密封胶出现开裂、硬化,甚至粉化,危害幕墙现象。耐候门窗幕墙胶市场价框支承幕墙按面板支承框架显露程度分类,有明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
很多人都觉得幕墙行业是建筑业的一个缩影,它对于相关行业都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前几年的建筑业发展得有多蓬勃,幕墙发展就有多迅速。大批的技术人才不断地输送进这个行业,甚至高校都开始出现专门的幕墙专业。我们也如愿成为了世界幕墙生产大国。但是,“大国”之后,多久才能到达“强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建筑行业的暂冷,让我们的脚步慢了下来。慢下来,正好给了我们思考学习的时间。上坡不易,咱们攒好力气,再出发。
硅酮胶出现“起鼓现象”的原因可能有:1)板块尺寸大导致接缝变位大;2)板块的线胀系数较大(如铝板、聚碳酸酯板)导致接缝变位大;3)板块昼夜温差较大;4)环境湿度偏低,相对湿度低于40%。硅酮胶“起鼓现象”是固化速度、环境湿度、环境温差、胶缝宽度、面板材质及尺寸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上述几种因素都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硅酮胶出现“起鼓现象”的概率就会较高。在相对湿度非常低的情况下(<30%),面板线胀系数较小的玻璃幕墙或面板尺寸不大的铝板幕墙的胶缝也可能出现“起鼓现象”。因此,“起鼓现象”是密封胶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由于固化速度变慢,同时接缝发生的变形较大而导致的,并不是密封胶本身有质量问题。用户在选用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积极鉴别,不要选用这些“以次充好”的耐候密封胶而造成损失。
硅酮胶与基材的粘接和硅酮胶自身的固化不同,硅酮胶自身固化是硅酮胶自身发生的化学反应,硅酮胶与基材的粘结是硅酮胶与基材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对于单组分产品,这两个反应的速度比较接近,表现为胶固化后,对基材也形成了粘结。但是,对于双组分产品,其固化速度通常会快于粘结速度,表现为胶已经固化了,但进行剥离粘结试验时,胶还没有对基材形成良好的粘结。温度偏低时,粘结速度与固化速度的差别会更大,通常需要更长的养护时间才能对基材形成良好的粘结。无论如何,不建议在雨雪天气进行打胶作业。杭州硅酮门窗幕墙胶推荐厂家
施工环境相对湿度过高,有可能影响到胶表面的消粘状态,消粘时间可能变长。杭州本地门窗幕墙胶有哪些
现代化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一般不再采用传统的砖墙和砌块砖,而是采用建筑幕墙。建筑幕墙包括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铝板幕墙、陶瓷板幕墙、陶土板幕墙、金属板幕墙、纤维水泥板幕墙和其他板材幕墙。建筑幕墙具有美观、节能、易维护等众多优点,其板块之间接缝密封需要使用硅酮耐候胶。硅酮耐候胶在应用过程中需承受建筑接缝因外界环境(板块材料热胀冷缩、主体结构位移等)引起的接缝宽窄的位移变化。这就要求硅酮耐候胶具有良好的承受接缝位移的能力,并能够长期承受接缝宽度变化的情况下不发生开裂。硅酮耐候胶的位移能力一般为20级、25级、35级、50级、+100/-50级等。比如35级就是能够承受胶缝宽度在±35%之间变化。硅酮耐候胶直接暴露在户外,必须能长期保证幕墙的气密性、水密性等性能,对其关键技术指标如弹性(位移能力)、耐老化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杭州本地门窗幕墙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