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腹腔镜穿刺器使用方法打开包装:取出包装内的内容物。制造人工气腹:在脐上部1cm处将气腹针刺入腹部,确保气腹针位于游离腹腔后,启动气腹机,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人工气腹。建立手术通道:根据手术需要做2-4个5~8mm的手术切口,通常选择在脐上或下缘造气腹处。掌心顶住穿刺针固定座或手柄,食指紧贴穿刺台管,腕部旋转用力(切勿肩、肘用力)刺入腹壁并置入套管。连接光学系统:将腹腔镜与冷光源、电视摄像系统、成像系统、打印系统连接,并经套管插入腹腔。通过光学数字转换系统,将腹腔内影像反映在电视屏幕上。进行手术:根据光学数字转换系统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通过套管插入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手术。世格赛思自主研发的倒齿螺纹套管设计,提高了腹壁固定力,防止穿刺器滑动。重复利用的腹腔镜穿刺器需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云南外科穿刺器
世格赛思医疗的一次性腹腔穿刺器系列产品包括可视型、简易型、带刀型、钝头型、哈森型、无气阀型和球囊型。这些穿刺器有不同的直径和长度,共计三十多个型号,覆盖上百种套装组合。世格赛思医疗的一次性腹腔镜用穿刺器已在河北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获得集采中标,并在广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团带量采购中获得集采中标。此外,该产品已完成全国阳光采购挂网,为医疗机构提供了高质量、可靠且安全的腹腔穿刺器。世格赛思医疗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CE认证穿刺器招标带刀型穿刺器适用于成人与儿科腹腔镜手术场景。
2024CMEF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深圳秋季展)于2024年10月12日至1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世格赛思将携创新医疗器械以及先进技术亮相深圳展。我们致力于通过持续创新,改善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诚邀新老朋友莅临展位12Q38,共同探讨医疗行业的未来与合作机遇。在医疗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每一次前行都深刻致敬生命与健康。作为医疗领域的创新先锋,世格赛思诚挚邀请您莅临深圳,参与第9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让我们携手揭开医疗前沿的神秘面纱,共同探索未来医疗的无限可能。
一次性使用穿刺器的注意事项使用一次性使用穿刺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妥善管理医疗垃圾:防止医疗废弃物造成的风险。确保无菌状态:在使用前确保一次性使用穿刺器处于无菌状态,并在包装完整、密封良好的情况下使用,以防止潜在的污染。选择合适型号: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穿刺器型号和适用范围。避免过度弯曲:不要过度弯曲穿刺器或使用超过其性能的弯曲度限制。避免共享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避免穿刺器与他人共享或使用,以防止交叉。不要互换使用:不要将不同患者伤口的穿刺器互相更换使用,以免引起风险。检查异常情况:如穿刺器过热、包装破损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妥善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穿刺器应按照当地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总之,在使用一次性使用穿刺器时,要确保其无菌、按照规定使用,避免交叉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可视型穿刺器实时观察穿刺路径,降低60%盲穿风险。
穿刺器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用于刺穿腹壁并为其他手术器械提供进入体腔的通道。一次性使用腹腔穿刺器主要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刺入腹腔后向腹腔内输送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内窥镜和手术器械进出的通道。该穿刺器由穿刺套管和穿刺针组成,配有一次性使用的气腹针和转换器。作为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腹腔穿刺器性能要求严格。根据YY/T1710-2020标准,应对其穿刺和插拔性能、环氧乙烷残留量、连接牢固度、注气和密封性能、蒸发残渣等项目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旋转推进技术分离组织,降低手术风险。CE认证穿刺器招标
Hasson型腹腔镜穿刺器适用于较厚的腹壁。云南外科穿刺器
世格赛思(Surgsci Medical Ltd.)是一家致力于微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公司。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腹腔穿刺器、腹腔镜用器械、高分子可吸收止血夹和吻合器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一次性使用穿刺器市场规模已达到22.3亿元,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9.8%。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9.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0.3%。进一步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54.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2.9%。这些数据表明,世格赛思在穿刺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公司未来的市场扩展和业务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南外科穿刺器
世格赛思专注于微创外科技术及其创新应用,构建了医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人工智能算法等三大技术平台,形成外科器械和外科耗材两大产品线。公司成功攻克医用高性能钛合金材料、高性能压电陶瓷材料及智能超声高频外科手术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出了智能超声高频手术系统和多款植介入外科创新耗材。目前,公司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1项、深圳市技术攻关重点项目1项,已发表多篇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国内外专项超过160项。我们始终秉持“改善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使命,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赋能医生,造福患者,致力于“成为全球可及的外科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