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商品设计与陈列(VMD)、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必须以目标客户群为中心。否则,就会出现一群老大妈,老大爷进去无人店席地乘凉的闹剧发生。无人便利店≠放大版的自动贩卖柜真正的无人便利店,应是一个有温度、有颜值、有智慧的微型商超,它应该融合了自助便利店,OMO(全渠道融合)+鲜食/Café等多品类,同时提供相关各种增值服务。无人便利店,不等于没有人员服务,只不过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人工,少用人,把机械重复的劳动尽可能多地交给智能化系统与设备。如果无人便利店的品类只有水、饮料、快消预包装食品,那就是一个放大版的智能售卖柜。2018年全国便利店平均日商5300元,一个放大版(25-60平米)的智能售卖柜日商在800-1000元。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无人便利店,日商、坪效、客流、投资回报肯定非常差。这也是很多无人便利店无法经营下去的原因。无人便利店≠无收银员零售当下无人便利店,通过物联网RFID,AI机器视觉、人脸识别等技术解决了无人收银问题。但是便利店运营的收银成本占比总费用是不高的(一般传统便利店收银也没有专职人员,收银只是店员日常工作之一)。无人超市有哪些优点?福建康师傅无人超市
近期很多朋友转发媒体与舆论对无人店衰败的文章。作为曾经梦想用物联网等技术改变传统零售业的跨界老兵,我很柔情地回了一句“很想和你再去吹吹风”,因为我们的前行路上风太多,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也可能在风口上吹得摔死。任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是静水潜流,任何的狂热追捧与棒喝都会脱离事物的本质。无人零售或者叫智慧零售,是零售业数字化变革的起点。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所谓的“黑科技”,针对传统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等关键痛点,对零售业态以及零售内部全链路进行变革,方向正确,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是谁在雾里看花?一颗完美的初心,一开始就撞入误区。2016年10月杭州云栖大会,“未来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新零售概念诞生,后续又有智慧零售,零售第四次**等。2016年12月,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推出AmazonGo无人便利店,在全球引发对无人店的高度关注。2017年7月淘宝造物节上,作为马云对“新零售”给出的实体定义之一的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几天之后便昙花一现。作为一个概念,淘咖啡离商用相差甚远,实际上阿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开出一家无人商店。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零售运动全国席卷而来。江西无人超市怎么样开无人成人用品店利润大吗?
从单店经营到单客经营无人店的智慧化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中台系统,那就是基于AIOT的数据中台。这个系统把生产数据、商品数据、供应链数据、用户数据打通,让数据流动起来,让数据追人,让数据来决策,实现从单店经营到单客经营的转身,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升便利店的运营效率,提升盈利水平。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与数据中台系统,实现科学选址、商品开发、单品管理、精细订货、调整陈列、精细营销与获客;提升进店率、转化率、复购率;提升管理的可视化与实时化,及时为经营决策把脉。不能带来效率的智能系统就是摆设。无人门店在系统管理上应比传统门店更先进,其先进性首先要体现在效率上。无人便利店是全渠道融合必不可少的场景业态,供应链管理是在一定程度上,无人便利店是在线上流量昂贵的情况下,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转战线下入口的产物。从O2O到OMO(全渠道)。电商时代,O2O通过互联网方式将网上客户吸引到线下实体店。新零售的主战场又回归线下场景,因此OMO(全渠道)通过营销手段将线下客户回流到线上,同时通过线下强大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好线上客户与既有的线下客户。由于空间限制,无人便利店SKU相比超市少了几十倍。以数字化会员体系为的无人便利店。
时间推回十年前,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一直是处于水火不容、相互掐架的状态,十年时间,到如今的2018,它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已然成为夫妻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18年的互联网经济创业风口,总能见到半路搭车一起上路实体经济的影子。而新零售,以及新零售的无人超市,即使这一经济时期所衍化出来的典型合作成功案例。无人超市的概念已然接过共享单车的衣钵,迅速成为风投资本的新聚集地。无人超市:无生意可做、无工可打、无缝可钻无人超市作为新兴业态,打开了一扇替代传统超市、便利店的窗户。这一伟大变革,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出现在所有标准化的零售终端,如药店、服装店、快餐店。所谓无生意可做,直接的,就是“赚差价”的无生意可做,无人超市与工厂直连,物流强大,需要买什么、买多少,工厂再生产,没有囤货,没有中间商。所谓无工可打,未来的世界还需要人类打工吗?富士康流水线上出现大量机器人;刘强东的京东都开始用机器人送货;李彦宏已经坐无人驾驶上了北京五环,马码无人超市也已经即将落地。所谓无缝可钻,信用时代,消灭了不公平,消灭了潜规则。区块链,让一切更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无人超市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摆自动售货机需要什么条件呢?
如果科技不能带来经营结果的提升与改善,不能有更好的财务表现,所谓的科技驱动零售就是空谈。无人便利店≠无人服务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无人便利店,作为一种零售的新兴业态,一个更先进的“物种”,应该是融合一切有人店的优势,一切智能科技的优势。用科技助推便利店的“效率”与“效益”,这才是真正无人店的初衷。一般24h便利店,一个店6-7人。无人便利店,可以放1~2个店长/店员(根据面积大小),可以实现白天有人,晚上启动无人化智能管控模式。一方面通过有人服务,提供熟食、鲜食等刚需、高毛利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店长/店员做门店的日常营运管理;另外晚上无人值守,也体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相比传统便利店,无人便利店对店员/店长的要求更高,既要熟悉各种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还要做全渠道服务支持,一个的无人便利店长要履行三份职责:店长、社区运营营长、社区电商拼团团长。无人便利店≠高投入诚然在智能化改造上,智能化系统与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算一个项目的盈亏,要核算在一定周期内的TCO(总本部)与收益率(ROI)。相对传统便利店,无人店增添了相关智能设备与中后台数字化的投入。高新科技:自动售卖机—无人售货机——将来的行业前景!海尔无人超市运营
无人售货火了,现在“无人售货”到底该不该入手呢?福建康师傅无人超市
但是在人效、坪效、利润上如果能超越传统便利店,高投入,高产生出,那就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当然为了加快回收周期,无人便利店必须在选品与销售上加大力度,提升毛利与日商水平。无人便利店本质还是便利店,为消费者服务,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才是。这个宗旨不能迷失。走出迷雾,前途光明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赛道,跨过去就是康庄大道。未来零售呈哑铃状发展,一端是大型的购物中心(shoppingmall),一端是密集分布的功能小店(包含便利店、奶茶店等),中间的社区超市或区域超市逐步萎缩,这个趋势已经在欧美、国内日趋明显。谁离消费者越近,谁越能了解消费者,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看,便利店是目前、接近消费者的小业态,构成所谓的“建筑级零售”。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行业增速达到19%,在零售各业态里,发展速度应该是突出的。无人便利店,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以及5G技术等来驱动全链路的数字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体验,这种创新与变革也会影响到周边其他零售业态。方向与趋势正确。但是无人零售,要还零售以零售。无人便利店需要从如下方面苦下功夫。福建康师傅无人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