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胶合木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到90年代后,国内经济发展和人工速生林政策的推行促进了胶合木行业逐步兴起。经过将近20余年的发展,我国胶合木产业已初具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胶合木作为绿色建筑材料开始应用在体育馆、展览馆、宗教建筑、游泳建筑等公共建筑和桥梁工程领域,如成都农博园、北京冬奥运会雪橇中心等大型建筑均将GLT用于建筑结构的承重构件。由此可见,GLT在大型公共建筑不断地被广泛应用,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了解胶合木结构件的主要性能优势。陕西木结构建筑胶合木
胶合木作为现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主体建筑材料,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结构安全。胶合木由原木到成品,历经分等、指接、胶合等工艺,包括选材、干燥、锯切、刨光、纵接、拼宽、组坯、砂光等若干工序。此外,针对大跨度、异型胶合木等特殊受弯构件需求时,以及采用木材力学强度较低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辐射松(Pinus radiata)等原材料制备胶合木时,胶合木材料本身力学强度并不满足结构力学需求,需要通过添加增强材料进一步提升其力学抗弯性能。广东低碳环保胶合木胶合木构件的维护与保养指南。
胶合木(胶合层压木材GLT,Glue-laminated timber)是一种将单独的规格材在一定条件下胶结在一起制作而成的结构用材。其对木材的利用更为高效,结构强度更高,耐火性能更好,建筑设计更美观大气,被用于建造图书馆、学校、游客中心、游泳馆等公共建筑。通常被用作生产胶合木的树种主要有三种:SPF、花旗松,西部铁杉。在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下,可以制作出各种胶合木产品和曲、直造型,为建筑设计师提供设计的自由空间,使得各类创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实现成为可能。
胶合木产品早于19世纪90年代由德国和奥地利发明。胶合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木材资源的利用率。胶合木生产工业的快速发展始于1942年酚醛树脂胶的出现,采用这种胶生产的结构用胶合木可以用于室外露天环境,解决了胶合木室外脱缝脱胶的问题。胶合木结构建筑是在近二十年才在西方国家取得重大发展的建筑形式。与传统木结构不同,这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系统——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将小尺寸规格木材通过胶合、加压、机械加工,形成更大尺寸构件的工程木产品,从而进行建筑建造。胶合木--现代建筑行业的新起之秀。
在国内常见的花旗松锯材多为结构用材,用作结构部件和重型木结构建筑中,由于花旗松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胶合能力,也被常用于胶合木的制造。花旗松原产于美国西北部,200年前被引入英国和欧洲,作为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可持续木材,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经过适当处理和维护后,花旗松可用于户外,且建议使用无边材的花旗松。花旗松的特性如生长速度和纹理粗细,因海拔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气候越寒冷,纹理越细密。花旗松因其较高的强度被大量应用,例如胶合木梁和屋架等。其心材呈粉红色至深红色,与黄色边材明显不同,边材厚度在5到10厘米之间。纹理笔直细密,通常是直纹,也会有山纹,旋切锯材或者单板有着明显的生长轮。由于花旗松锯材的强度比,它是重型木结构建筑中的主要木材之一。花旗松锯材可加工成工程木产品,如胶合木,用作建筑物中的梁、柱和屋架等。外露的花旗松花纹和色泽,能赋予室内装饰自然之美。如何选择环保的胶合木产品?河南环境友好型胶合木
胶合木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案例。陕西木结构建筑胶合木
层板分等GLT强度等级主要由层板分等分级控制。现行的国内外层板分等方法主要为目测分等和机械分等。目测分等起源于20世纪北美,以目测木材表面缺陷程度划分强度等级。其中节子是限制木材力学强度的关键的缺陷类型,节子的大小、数量、位置等直接影响木材的拉伸强度。我国学者研究了国外目测分等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标准体系中结构用材的目测分等规则,针对目测分等提出了应在充分掌握木材自身物理特性、缺陷对质量的影响和规格材用途基础上细化目测分等规则,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29897—2013《轻型木结构用规格材目测分级规则》,有效推动了我国木材目测分等的发展。但目测分等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目测主观判断,技术要求较高且存在误差风险,因此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来判别木材表观缺陷进行目测分等需进一步研究。陕西木结构建筑胶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