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装修方面来看,现代木结构建筑和传统混凝土建筑的装修材料和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木结构建筑构件可以暴露在室内,能充分展现木材的天然色泽和美丽纹理,营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这些外露的构件既能满足建筑的结构要求,又具有装饰性,可以节省大量的室内装修成本。混凝土建筑的装修材料多为石材、瓷砖等,装修工艺相对复杂,装修成本较高。以一个建筑面积170平方米的建筑为例,木结构预制装配式比传统建造方式总体成本下降约1/3。其中装修成本降低约43%。因此,从装修角度来看,木结构建筑的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而混凝土建筑的工程造价相对较高。深度解析木结构建筑的美学与功能。贵州木结构建筑
长期以来,在人们对于木材诸多缺陷的认识中,防火问题尤为突出。从材料、结构角度出发,人们在传统认知中认为诸如钢材、水泥和砖石一类的材料是不易燃烧的,但事实上,以上的各种非木质材料在高温的火灾面前,同样会形变和损坏,从而破坏建筑结构受力,导致建筑物的坍塌。而木材在受到火焰侵袭时,不会快速升温而遭到破坏,在火势凶猛的情况下,木材通常以每分钟0.64毫米的速度碳化,碳化层能够将木材与外界隔离,并提高木材可承受的温度,延阻木材燃烧速度,保证建筑结构不至于发生形变。针对木材的特性,现代工艺还会对木材进行一些针对性处理。现代木材通常使用水性防火阻燃液处理,采用浸渍、喷涂等方法,将阻燃液涂覆于木材表面,使木材不易燃烧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腐、防锈、耐酸碱、耐水、耐盐雾等性能。湖北木结构生产厂家排名木结构建筑的多样化应用:从住宅到公共建设的多项适用。
相较于传统的钢和混凝土,木材是一种温润而坚毅的材质。木结构中不仅包含着细腻而缜密的传统智慧,也蕴含着实现高层建筑伟大构想的未来能量。从这一层面上而言,木结构建筑中蕴含着一种“来自过去的未来主义”。如今世界各地的工程师和建筑师,正努力将木材重新带入现代城市中,随着木材加工技术的革新与环保意识的增强,木结构建筑的限高节节攀升,木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无论是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还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结构的高层建筑。
木结构民用住宅在美国、加拿大、芬兰和日本非常普及,除了木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自重轻、抗震、保温隔热等优点外,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森林蓄积量大,可利用的木材资源丰富。此外,独栋住宅占比大、木结构建造速度快、造价较低、技术成熟、相关标准和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等也是重要因素。据统计,在发达国家,70%的住房为木结构建筑,在北美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国际木结构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木材科学的发展。各种工程木产品:如层板胶合木(又称集成材、胶合木,Glued Laminated Timber,简称 Glulam,GLT)、旋切板胶合木(又称单板层积材,Laminated Veneer Lumber,简称LVL)、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简称CLT)、平行木片胶合木(又称单板条层积材,简称 PSL)、结构胶合板(Plywood)、结构用定向刨花板(又称欧松板,Oriented Strand Board,简称OSB)等,这些产品不仅弥补了木材的天然缺陷,还大幅提高了木材的强度和利用率,受到了工程师们的欢迎。木结构建筑厂家哪家好?
在使用木材进行设计时,有几个考虑因素可以使木材在我们的建筑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亲生物性。●暴露纹理。选择一种能够增强纹理图案的饰面,选择清透的漆料或者涂料,避免大量的油漆或涂料掩盖了木材本身的纹理。●优先考虑纹理和轮廓线。纹理和轮廓线在视觉上比树节更可取。审慎地使用树节是很好的做法;太多的树节会弱化轮廓或拼接效果,影响视觉体验。●尽可能地暴露木材。一般来说,木材占空间表面积的一半左右,是产生亲生物性反应的更好选择。大面积使用木材或者在明显处使用木材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地板、天花板、墙板,隔板,门拉手等。●平衡优先事项。可持续的木材采购对于碳核算、栖息地保护和地方经济复原力至关重要。我们也希望鼓励在建筑中使用可持续采购的木材,因为它对人类健康有益。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木材生命周期分析和成本考虑外,在材料选择和应用中要考虑木材对健康的长期积极影响。木结构建筑与混凝土结构哪个更环保?河北环境友好型木结构
探素现代木结构建筑:环保、节能及美观的综合性能分析。贵州木结构建筑
当代木构不同于传统木构,其高度依赖于建筑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材料产品不断迭代变化,性能逐步提升。在新材料、新技术支持下,建筑师围绕高度、跨度、精度、速度、集成度、自由度等方面正进行着多元尝试。1)审视当代木构建筑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材料革新、工程技术迭代为当代木构建筑发展带来新契机。上一阶段城乡建设历程中,混凝土等材料长期处于“主角”地位,绿色建材往往不被市场或规范所接受。在不断强调低碳、绿色的现如今,是否可以探索基于包括木、竹在内的更多材料的创作可能性?2)回归建筑本体,回归建构文化。因种种原因,建筑师及民众对于建筑新、奇、特造型以及设计叙事逻辑似乎更感兴趣,反而对空间、结构、材料的本体思辨讨论逐渐减少。在全球倡导绿色低碳背景下,或许应该更多地讨论“材”的内涵、“器”的价值、“物”的立场、“人”的需求。3)探索兼顾本体论的学科交叉合作模式与方法。无论当代木构亦或其他材料建构方式,能否在坚守人文立场同时,寻求与结构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等多方协助,共同推动设计创新显得格外必要。贵州木结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