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参与者各具优劣势,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谓AI发展的较佳土壤。由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数以千万计的设备和传感器,能够对异构系统、运营环境、人员信息、生产资料等要素泛在感知、高效采集和云端汇总,集成海量工业数据,为AI模型训练提供优良数据集。同时,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算法可形成应用模块,搭载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算力则由用户端选择私有部署、云端部署或混合部署。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传统制造业厂商、工业软件厂商、ICT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四大类。工业互联网助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有着诸多本质不同。一是连接对象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连接人,场景相对简单。工业互联网连接人、机、物、系统以及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数量远超消费互联网,场景更为复杂。二是技术要求不同。工业互联网直接涉及工业生产,要求传输网络的可靠性更高、安全性更强、时延更低。三是用户属性不同。消费互联网面向大众用户,用户共性需求强,但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业互联网面向千行百业,必须与各行业各领域技术、知识、经验、痛点紧密结合。上述特点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多元性、专业性、复杂性更为突出,也决定了发展工业互联网非一日之功、难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智能物流在工业互联网驱动下,实现高效配送与精确追踪。
多方融合与协同,营造良好发展生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官方更好结合,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深入推进产融合作、产教融合,加强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保障水平。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汇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协同推动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网络采集海量工业数据,并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呈现、分析、建模及应用开发环境,汇聚制造业企业及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APP应用。
工业互联网的主要三要素,工业互联网的三要素包括人、数据和机器。人指的是在工业生产中的各个参与方,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外部的客户和供应商等。通过工业互联网,人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实现更加高效、精确的协作。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要素。工业互联网通过收集、传输、处理大量的数据,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生产情况,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机器指的是各种工业设备和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和传感器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能够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进而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互通。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灵活用工模式,增强企业用工灵活性。
发展历史,工业物联网的历史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分散式控制系统(DCS)有关。Dick Morley于1968年发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使用在通用汽车的自动化传动制造部门开始算。PLC可以对生产线的个别元件有精细的控制。霍尼韦尔及横河电机在1975年分别发展了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名称分别是TDC 2000和CENTUM系统分散式控制系统让工厂的制造程可以有弹性, 在整个系统中因为分散式控制可以有冗余备份的好处,避免在中控系统中单一点失效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助力产品质量追溯,提升消费者信任。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
实时库存管理系统通过工业互联网,优化库存管理。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于2012年提出的。而GE也认为,即使工业互联网只能让中国的特定行业生产率和能源效率提高1%,它也有潜力让中国的航空、电力、铁路、医疗、石油等行业在未来15年节省约240亿美元的成本,到2030年将有潜力为中国经济带来3万亿美元的增长机遇。这将有力推动中国工业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走向绿色精益、产业生态由低端初级走向档次高完善,推动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因为工业互联网能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撑,还能极大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