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交易涉及买卖双方,跨经营区电力交易相比同一经营区内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更加复杂:涉及多家电力交易中心,市场主体的需求不同、各省份的负荷特性不同、各发电企业的发电能力不同,各经营区的市场交易组织流程也不同。交易员需要把众多需求的“点”,串成交易的“线”。跨经营区电力交易的操作复杂度呈“几何倍”增长——不仅要兼容不同省份市场设计和实际情况,也要统一计量、结算、信息平台等技术标准。从事电力交易工作多年的汤洪海有明显的感受:这次跨经营区电力交易的组织速度更快了。这种快,一方面源自市场规则的逐步统一,另一方面则源于前期多次跨经营区试点交易的经验积累。虚拟电厂通过灵活的能源供应方式,减少能源浪费和损失。中山市大用户售电模式
针对粤东、粤北地区的分布式风电、光伏项目,广深售电虚拟电厂提供 “云端聚合 + 市场交易” 服务。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将分散的新能源项目聚合成统一市场主体,参与广东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现货市场,2024 年为梅州某光伏集群提升消纳率 9%,增加发电收益 120 万元。我们的新能源优化算法可预测 15 天内的出力曲线,结合市场电价趋势制定交易策略,帮助新能源业主实现收益。为广州某工业园区打造 “虚拟电厂 + 微电网” 综合能源系统,聚合园区内 20 家企业的光伏、储能、冷热电联供设备,形成 “源网荷储” 一体化运营模式。通过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2024 年上半年园区综合能源成本降低 15%,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1.2 万吨。系统配备数字孪生平台,可实时模拟不同电价场景下的运行策略,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可视化的能源管理决策支持。中山市大用户售电模式虚拟电厂的建设可以促进能源消费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依托广东电力现货市场机制,广深售电虚拟电厂通过 “日前市场申报 + 实时市场调度” 模式实现收益较大化。系统每日分析 2000 + 个分布式资源数据,在电价高于 0.8 元 / 千瓦时时调度储能放电,低于 0.3 元 / 千瓦时时充电,2024 年 5 月为佛山陶瓷企业创造峰谷价差收益 45 万元。针对数据中心、半导体工厂等特殊用户,我们开发 “可靠性溢价” 产品,在电网故障时优先保障供电,同时通过黑启动服务获取额外收益,该服务已为珠海某芯片企业减少停电损失超 100 万元 / 年。
虚拟电厂是广深售电推动 “30/60 双碳” 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先消纳光伏、风电等绿电,降低企业碳排放。其平台整合的常州光伏项目与广东储能资源,形成 “绿电生产 - 储能 - 消纳” 闭环,用户绿电使用占比可提升至 40% 以上。某上市公司通过广深售电虚拟电厂采购绿电,年减少碳排放 500 吨,顺利通过 ESG 评级。平台还提供绿电溯源与碳足迹管理服务,让企业在参与电力交易的同时,轻松践行环保责任,实现 “降本 + 低碳” 双赢。广深售电虚拟电厂打破中小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的壁垒,通过 “抱团取暖” 模式让小企业也能享受收益。中小用户单独参与市场成本高、议价弱,而加入虚拟电厂后,电量被聚合参与批发交易,电价较零售降低 0.05-0.08 元 / 度。广东某产业园区 10 家小微企业抱团加入后,年均合计节省电费 60 万元;同时,通过虚拟电厂共享储能资源,无需自建即可参与峰谷套利。广深售电简化接入流程,线上 30 分钟完成注册,让中小企业轻松迈入电力市场化大门。虚拟电厂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提高了电力调度的准确性。
虚拟电厂和负荷聚合商存在多方面的区别,具体如下:资源聚合范围虚拟电厂:聚合范围广,涵盖分布式电源(如分布式风电、光伏等)、储能、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多种资源,地域限制小。负荷聚合商:主要聚合电力用户的可调节负荷,如工商业用户的空调、照明、生产设备等,侧重于用电侧资源。功能特性虚拟电厂:可参与需求侧响应,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等多种服务,与大电网紧密互动,能迅速响应电网的需求变化,智能调控。负荷聚合商:集中管理、优化分配客户侧的用电负荷,重点在于需求侧管理,灵活性相对偏低。虚拟电厂的发展与智能电网的建设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虚拟电厂运行特点
虚拟电厂通过集成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中山市大用户售电模式
在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虚拟电厂扮演着强大助推器的角色。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虚拟电厂通过储能系统存储过剩电能,在新能源发电不足时释放,保障电力持续稳定供应,提升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另一方面,虚拟电厂优化了电力资源配置,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和电网需求,灵活调节电力输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虚拟电厂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吸引众多企业进入虚拟电厂产业链,推动了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助力能源转型,为实现 “30/60 双碳” 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中山市大用户售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