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排水系统施工注意事项:实验室给水系统包括实验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实验给水系统分为一般使用水与实验用纯水,实验室纯水系统属于单独的给水系统。实验室给水方式:1、直接供水方式:在实验室楼层不高、水压、水量均能满足的情况下,一般可采用直接供水方式。这种方式,室内无加压水泵,通常连接室外给水管网。2、设有高位水箱的给水方式...
查看详细 >>实验室装修需要注意验收,实验室装修之循环水系统的验收:1、循环水系统的管道材质及规格应与设计一致,并在完成施工后对其进行系统打压。2、循环水管道应有保温处理,北方地区应有伴热处理,以免冬季不使用时管道冻裂。3、循环水系统的阀门及控制回路应与设计一致。4、循环水系统试运行前应对其电气回路,含水泵及风机电机进行电气试验(比如回路的绝缘,比如电...
查看详细 >>在实验室装修中实验室开间模数宜为3.5米~4.0米(以3.6米为佳)。对设有地下停车场的实验楼,应同时兼顾柱网与停车的关系。进深宜为6.0米~9.0米。实验室建筑层高宜为3.7米~4.0米;净高宜为2.7米~2.8米;有洁净度、压力梯度、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净高宜为2.5米~2.7米。在确定建设高度时,应尽量扩大技术夹层的高度。实验...
查看详细 >>实验室装修的注意事项:实验室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专业众多,需要同时精通实验室使用知识和建筑知识作为技术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是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实验室装修的技术要点...
查看详细 >>实验室装中修供气系统要注意:集中供气系统是现代化实验室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供气方式。它主要是由气源、切换装置、调压装置、管道系统、终端用气点、监控及报警装置组成。集中供气方式较传统供气方式更加安全、经济、稳定,特定条件下要求的高纯气体或特殊气体必须采用集中供气系统。集中供气气源端控制设备是该系统的关键,一般由特气柜、半自动切换系统、一级减压器...
查看详细 >>实验室设计是需要我们根据要求来的,实验室设计的一般要求:1、合理分配实验室空间,充分考虑供电(仪器设备用电量及插痤位置及照明、通讯及网络位置、UPS备用电源的配置)、供水(净化水、自来水及废液排放)、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2、如果需提供采集原始样品的设施,应在尽量优化样品采集条件的同时,考虑患者的行...
查看详细 >>实验室装饰与家具安装工程施工要注意什么?实验室装修不同于普通的工装,在设计、选材和实施等方面要考虑防水、防滑、防尘、防腐蚀、防静电、防干扰、防震动等要求,更要结合一些精密的用水、用电、用气、以及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同时,实验室装修与每一个分项工程交叉衔接,息息相关,必须对实验室的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消防、纯水、洁净和供...
查看详细 >>实验室装修中建筑设施的基本要求:1、实验楼宜采用框架(剪)结构,便于实验室合理布局。2、实验楼的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实验室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乙类建筑。实验楼应设置完善的防雷系统。二级以上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机房、大型仪器分析室等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设置单独的防雷系统...
查看详细 >>实验室气路系统:1、可以满足不同实验对气体和安全的要求。2、采用汇流排供气设备进行双瓶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切换。3、带低压报警装置。4、实时监测气体压力、浓度检测报警和排风,确保客户正常的气体需求和生命财产安全。集中供气管路系统的特点:1.特点:实验室要求载气流量恒定,气体纯度高,为实验室选择的分析设备提供稳定的气体,具有稳定的数值和压力...
查看详细 >>在实验室装修中实验室开间模数宜为3.5米~4.0米(以3.6米为佳)。对设有地下停车场的实验楼,应同时兼顾柱网与停车的关系。进深宜为6.0米~9.0米。实验室建筑层高宜为3.7米~4.0米;净高宜为2.7米~2.8米;有洁净度、压力梯度、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净高宜为2.5米~2.7米。在确定建设高度时,应尽量扩大技术夹层的高度。实验...
查看详细 >>实验室装修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实验室建设中可以应用新技术:1、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以专门用的传输管道将医院的各个部门紧密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网络,在控制中心的控制和监控下,以空气为动力使装有传输物的传输瓶检验地带网在任意站点间往返活动,该系统可传送样本、药品和其他轻便物品的自动传送。该系统能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
查看详细 >>医学实验室装修要注意什么?医学实验室装修设计原则:1、有效使用面积,综合考虑区检的整体规划。2、实验室流程设计人性化、标准化、合理化。3、充分考虑实验室生物安全和院内的污染问题。4、充分考虑实验室工作要求和各专业实验室工作特殊性。5、充分考虑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保护等设施。6、实现三流(医务人员流、患者流、污物流)。7、...
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