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表明,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达到0.1ppm,接触2小时就能使萝卜受害,浓度达到0.5-0.8ppm,只需要接触4小时就能使大多数蔬菜受到伤害,**初在叶脉间出现白色或浅褐色的不规则的点状或块状伤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甚至脱落;保护地内乙烯气体的浓度达到1ppm以上时,可使蔬菜叶缘和叶脉之间发黄,而后变白直至枯死。另据试验观察,乙烯还能使...
查看详细 >>操作规程选种旱育秧选择生育期比当地常规栽培稍长的良种,进行旱育秧。选田整田选择高寒田、冷浸田、旱岗田和缺水田效果比较好,整田要达到田平泥融。在大田整平退水后、作厢前,重施底肥,多施缓效肥。作厢覆膜开好“三沟”,即深起围沟,开好腰沟,浅开厢沟。“三沟”开好后,平整厢面,然后以滚动膜捆的办法覆膜。规格插秧首先按株行距在木板上钉上木钉制作“打孔...
查看详细 >>2.主体结构塑料温室主体结构一般都用热浸镀锌钢管作主体承力结构,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由于塑料温室自身的重量轻,对风、雪荷载的抵抗能力弱,所以,对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要有充分考虑,一般在室内第二跨或第二开间要设置垂直斜撑,在温室的**护结构以及屋顶上也要考虑设置必要的空间支撑。比较好有斜支撑(斜拉杆)锚固于基础,形成空间受力体系。塑料温室主体...
查看详细 >>普通钠灯价格低廉,光通量低,高光效钠灯顾名思义,光通量更高,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植物补光用钠灯,只是用来作路灯的而已。植物补光用钠灯必然是光谱正确、高流明输出;而高光效钠灯虽有高流明输出,但光谱里红光和蓝光的含量**低于植物钠灯,没什么用的绿光却高出植物钠灯7-9倍,只能是效果底下浪费能源。所以才有客户问为什么生长效果不明显,你,用错灯了...
查看详细 >>另外,在大棚内燃用烟雾剂类农药过量时,也会对蔬菜造成危害。二、防治措施大棚内的有害气体,不仅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危害着菜农的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1、科学施肥大棚蔬菜施肥,应以质量土杂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适量少施氮肥,并坚持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要严格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过量施肥。追肥方法...
查看详细 >>1、氮气由于施用过量尿素、硫酸锓等***化肥,或施肥方法不当,如果因为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有棚内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氨气,就会为害蔬菜,使叶缘组织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整叶枯死。常被误诊为霜老病或其他病症,对氨气敏感的蔬菜有黄瓜、蕃茄、西葫芦等。2、亚硝酸气体 一次施用铵态氮肥过多,会使某些菌体的作用降低,造成土壤局部酸性。当PH值小于5...
查看详细 >>大棚建造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单栋大棚的形式有拱圆形和屋脊形两种。高度2.2-2.6米,宽度(跨度)10-15米,长度为45-66米,占地面积为660平方米左右,便于管理有利生产。或屋脊形大棚相连接而成。单栋的跨度为4-12米,每栋占地面积约为1亩,连栋后占地为2-5亩,或10亩、几十亩。连栋大棚覆盖的面积大,土地利用充分,棚内温度高,温度稳...
查看详细 >>但广义上说,大棚就是温室的一种。它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一定的温度。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比较好环境条件。一种室内温室栽培...
查看详细 >>增加了棚体的高度、宽度,提高了棚侧通风窗的高度、宽度,增大了棚内空间,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冬季保温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此棚采用直径28-32毫米、厚1.5毫米的镀锌管搭建;顶高3.2-3.5米,肩高1.8米,棚体空间大,适宜种植高蔓蔬菜等。但此蔬菜大棚建造成本大幅提高,每平方米造价20-45元左右,每亩成本1.5-3万元,主要适合于农业示范...
查看详细 >>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
查看详细 >>栽培植物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人工培育后,具有一定生产价值或经济性状,遗传性稳定,能适合人类需要的植物。几乎包括所有的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纤维作物,如棉花、**等;油料作物,如花生、油菜、芝麻等;大多数的果树,如苹果、桃、桔子、梨等;蔬菜作物,如白菜、萝卜、甘蓝等;还有各种观赏的花卉,如牡丹、一串红、君子兰等。栽培...
查看详细 >>1992年,设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被称为“智能玻璃”的高技术型着色玻璃,它能在某些化合物中改变颜色。研究人员先使用一种生产玻璃用的溶液,随后添加选择性极高的在某些化合物中能变色的酶或蛋白质。溶液凝固时,形成一根根玻璃丝围在大蛋白的四周。 [1]智能玻璃有足够多的孔容纳小气体分子,如氧气和一氧化碳分子进入。它们与蛋白...
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