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中低档产品的国外市场占有率在现有基础上有大幅度提高。中国仪表产业在2010年的市场发展将有望提高。产品结构调整目标。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的自动化仪表。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水平,20... 【查看详情】
第九条通信线路的建设,应考虑线路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尽量避免对现有建筑设施构成影响。凡在市、镇、县城和工矿区内新建通信线路,应纳入市镇管线综合规划,尽量和道路及其他管网同步建设。 设置电杆和埋设电缆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或不占农田,所需要的土地无偿使用。在通信线路施工和检修时应爱护农作物和林木;在施工中损坏青苗、林木,应按规定赔偿。第十条... 【查看详情】
1837年美国S.F.B.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19世纪50年代有线电报开始用于***通信。1876年美国A.G.贝尔发明了电话机,19世纪90年代有线电话用于***通信。***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载波技术、电话交换技术和通信电缆技术等的进步,有线电通信在***通信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在... 【查看详情】
仪器仪表(英文:instrumentation) 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真空检漏仪、压力表、测长仪、显微镜、乘法器等均属于仪器仪表。广义来说,仪器仪表也可具有自动控制、报警、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例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中的气动调节仪表,和电动调节仪表,以及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也皆... 【查看详情】
在确定仪器仪表众多标准时我们常常遇到防护等级IP这一标准,那么何为防护等级以及它后面的数字代表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作些介绍以方便大家在工作中查阅和参考。防护等级系统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是由IEC组织起草和制定的。该系统将仪器仪表依其防尘、防湿气等特性加以分级。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 【查看详情】
[1]2012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出口形势好转2012年全球宏观经济情况不佳,尤其是欧美经济表现较差。但从四季度来看,经济情况已经出现了好转的苗头一表现在通信设备行业,则是出口情况的好转。工信部数据显示,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6980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11月当月电子信息产品出口676亿美元,单月出口额创全年新高,增长9.... 【查看详情】
色散和多模群速弥散引起的脉冲展宽,限制了信号码率和中继距离。单模光纤*有波导、介质色散,其值远小于多模群速弥散,是提供长中继距离大容量通路的主要手段。海底光缆是洲际通信的重要传输手段,其时延远小于同步卫星信道也有利于解决卫星跨区通信两跳时延过大问题。有线电通信,按传输频率分为音频通信和载频通信(亦称“载波通信”);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分为模拟... 【查看详情】
随着电子器件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线路设备已普遍使用大容量、宽频带的同轴电缆;交换设备已由人工式、机械式发展到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程控交换机;终端和用户设备大量采用数字和计算机技术。有线电通信装备正朝着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常用的有线电通信信道有传输线和波导两大类。3.1 传输线一般由双导体构成。正常传输模式为横向电磁(TEM... 【查看详情】
要求有两台同型号的仪表,并有一台是正常运行的。使用这种方法还要具备必要的设备,例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按比较的性质分有,电压比较、波形比较、静态阻抗比较、输出结果比较、电流比较等。电容旁路法当某一电路产生比较奇怪的现象,例如显示器混乱时,可以用电容旁路法确定大概出故障的电路部分。隔离法故障隔离法不需要相同型号的设备或备件作比较,而且安全可... 【查看详情】
第1个数字:为0-表示没有防护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防护。为1-表示防止>50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人体(手掌)因意外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防止>50mm的外物侵入。为2-表示防止>12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人体(手指)因意外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防止>12mm的外物侵入。为3-表示防止>2.5mm的固体物体侵入,防止>2.5mm的... 【查看详情】
通信线路是保证信息传递的通路。长途干线中有线主要是用大芯数的光缆,另有卫星、微波等无线线路。 省际及省内长途也是以光缆为主,另有微波、卫星电路。下面介绍通信线路的定义、历史、分类、技术和趋势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通信线路专业设置、通信线路设备和通信线路法规等相关内容。通信线路:在有线通信中,将电磁波信号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的传输媒介。... 【查看详情】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技术直接影响仪器仪表和测量控制科学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水平,特别是对大工程、大系统、大型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益有决定性影响,它是系统级层次上的信息融合控制技术,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建模技术,物理层配置技术,系统各部份信息通信转换技术,应用层控制策略实施技术等。在操作人员为多种不同岗位的操作群体情况下,还包括各级操作人员需求分析...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