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的迷彩服是用化纤面料做成的。化学纤维织物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衣料,种类较多。这里主要是指由化学纤维加工成的纯纺、混纺或交织物,也就是说由纯化纤织成的织物,不包括与天然纤维间的混纺、交织物,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定。中国军正式列装的迷彩有如下几种:丛林迷彩(通用迷彩)——常见。绿、褐、黑、黄相间,用于陆军夏作训服;... 【查看详情】
为什么大家就独独专爱迷彩呢?市面上衣服款式那么多,何必就偏偏喜欢迷彩服。小编为此总结了一下,耐穿,做工结实布料耐磨下工地干活,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种,工地的环境和工作性质,衣服耐磨耐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耐穿一些,穿的时间久一点,就不用耗费更多的钱去买衣裳。市面上有不少衣服也很好看,穿着也舒服,但是并不耐穿,很容易刮破和磨破,但是迷彩... 【查看详情】
迷彩服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方便其“隐身”,迷彩服产生初期的目的就是如此,一开始我国士兵只是穿着和草地、土地差不多颜色的衣服,身上绑上树枝草叶,脸上涂满颜料或泥土,后来慢慢的借鉴变色龙,还设计出了迷彩服饰,让士兵可以更好的和环境融为一体,不被敌人轻易的察觉到,这一点在战场或执行任务当中都是一个很有利的因素。迷彩服所使用的布料十... 【查看详情】
对于想要长时间进行隐蔽的士兵,比如特种兵或是狙击手,我们专门针对他们设计了狙击手服,也叫吉利服(迷彩服的一种)。因为狙击手不像普通士兵,需要长时间的移动作战,所以吉利服的战场隐蔽性就更高了。夏季穿用的迷彩服,因为要注重舒适性问题,一般不考虑防水性能,但为了一些特殊需要,可以考虑单面拒水,冬季迷彩服和携行装备大多具有防水或拒水功能,可以对付... 【查看详情】
阻燃布的后整理工艺及常用助剂目前主流的阻燃工艺有普鲁苯氨熏工艺和CP整理工艺。普鲁苯工艺对于不是贴身穿用的服装适当的甲醛是允许的,优点是对面料的断裂强力损失小,同样的坯布后整理做出来的面料相对牢度要高的多,普鲁苯基本能达到GB8965.1-2009B级标准要求,而CP只能达到该标准的C级标准,做到B级标准基本很难。但对于贴近皮肤的阻燃服不... 【查看详情】
面料阻燃基本原理1、凝聚相阻燃凝聚相阻燃主要是利用阻燃剂影响聚合物的分解过程,减少可燃性气体的产生。这种方法对纤维素材料特别有效。纤维素受热时,可沿着两个方向发生热分解,它可以经过生成左旋葡聚糖的中间产物而形成挥发性的有机可燃性低分子物;另外,可以在酸性物质的催化下,形成水和不易燃烧的碳。2、气相阻燃通常认为,在聚合物燃烧过程中,大量生成... 【查看详情】
阻燃面料标准介绍1.NFPA19771998版美国消防协会消防服标准NFPA19771998版美国消防协会消防服标准本标准规定野外火灾救火消防员的着装的起码要求,包括服装的设计,性能,测试,以及衣服组件及配套物品(衬衣,外套,裤子,头盔,头罩,披肩,手套,鞋靴)的检测,本版本综合了原NFPA1971,1972,1973和1974的内容,可... 【查看详情】
阻燃面料是指在离开明火时也能自动熄灭的布料,即遇火会燃,离火即息。阻燃面料可分为后整理阻燃面料和本质阻燃面料。后整理阻燃面料也就是后处理阻燃面料,是通过染整时的涂层和助剂处理产生的,水洗后阻燃效果会逐渐减弱,一般用来生产不经常水洗的东西。本质阻燃面料也就是长久阻燃面料,是通过阻燃纤维织造然后染整形成的,阻燃纤维在拉丝过程中就加入了阻燃剂,... 【查看详情】
常见面料的阻燃整理工艺一、亚麻织物的阻燃整理(1)暂时性的阻燃整理:整理后能使织物保持优良的防火性能,但一经水洗阻燃效果会全部消失。一般耐洗次数15次以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重新进行防火处理,才能恢复防火性能。此类整理剂有:钛和锑的金属氧化物和卤化物、磷酸氢铵和氨基磺酸胺、硼酸、硼砂等。该类整理剂主要适用于窗帘、帷幕、装饰用不常洗的织物... 【查看详情】
石棉、滑石粉、云母粉、硅灰石粉等,也可作为阻燃剂。它们实际上是填料,其阻燃机理包括对高聚物的稀释、蓄热、导热、降温、表面效应等。填料可分为活性的和惰性的两大类,但这种分类只是相对的。例如,900℃以下时,石棉只是一个热导率低的惰性稀释剂,但在900℃~1400℃时,石棉可释出结晶水;1400℃以上时,石棉可发生改变化学结构的吸热反应,而且... 【查看详情】
面料阻燃基本原理1、表面覆盖阻燃有些物质(如硼纱、硼酸等)加热时熔融,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膜,能够阻碍氧的提供;或像磷化物那样,主要在固相产生作用,促进碳化,阻止可燃性气体的释放。有的阻燃剂也可能受热分解,产生不燃性气体浮在纤维表面隔离空气或稀释可燃性气体,从而产生阻燃效应,如KHCO3热分解产生的CO2气体。2、吸热阻燃通过阻燃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