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训练图像记忆能力?右脑图像记忆是人人都拥有的优势记忆方式,只是很多人没有经过科学开发大脑,右脑的记忆功能慢慢弱化。善于运用图像记忆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像看电视、看电影那样,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如果学会运用图像记忆的方式来学习,我们的记忆力、理解力、专注力都会有很大的改善,我们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会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查看详细 >>天才大都具有这种能力,即对自己看到过的或听到过的东西,进行瞬间记忆,并且能够加以再现的能力。照相记忆法,利用的正是大脑的图像处理能力。无论是大段的文字,还是一幅幅的图片,当大脑想记住什么内容时,都先把它们转化成图像摄入脑海,就像照相机一样,把内容在大脑中定格成一幅图。用到时,脑海中的图像便浮现在眼前。大脑照相记忆的速度远远快于逻辑记忆。这...
查看详细 >>专注力训练,专注力是智力要素之一,是成功的秘诀;专注力就是魂魄,专注力就是“坐忘”,专注力就是止,专注力就是“禅”,专注力就是奢摩他;大脑皮层控制一切,训练专注力就是学会控制大脑皮层;儿童学习需要用到的是眼睛、耳朵、手、大脑,专注让眼睛、耳朵、手、大脑更加协调。关于专注的状态,古印度的史诗里是这么描述的:“他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无嗅无偿、...
查看详细 >>这不是在说大话,是有科学根据的,只是你们缺乏对大脑的认知,不清楚它有什么具体功能,不清楚它在记忆东西的时候是怎么分工的,除了死记硬背,你别无其他办法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记不住,记不久。有人就问:平时记东西不都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记吗,难道还有两个脑袋可以用?大脑在记东西的时候,不都是自动记忆吗?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去控制它啊?首先,开智大师先来...
查看详细 >>快速阅读后大声口述,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在口述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α波(8~13赫兹)被称为放松波。α波频率较慢,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快乐感、幸福感、深沉的放松、直觉地涌现出创意等。科学家发现,脑波的节奏越缓慢,知觉上时间也会缓慢进...
查看详细 >>视觉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显示,人脑活动总量的近2/3都用于支持视觉功能。大约1/3的脑部神经元专门处理视觉信息,还有1/3的神经元同时处理视觉和其他感官信息,剩下1/3的神经元处理剩下的各类信息。所以当我们给孩子说概念、理念的时候,如果没能启动他的视觉——就只打动了他的三分之一。了解了孩子擅长听觉记忆还是视觉记忆,我们就能有目的地改变学习方式...
查看详细 >>虽然精读利于理解,但在进行相关记忆的时候,却显得较为不利。因为精读过于缓慢的节奏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差距太大,两者不太协调匹配。而快速阅读却相反,它是利用人脑对图像的记忆能力来整体记忆摄入的文字,能在很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教育在不断创新,曾经,读什么很重要,但现在,怎么读更重要。科学原理早已显示:人的大脑分为左...
查看详细 >>一般来说,如果你想记住一些东西,你需要读得慢一些,大约每分钟不到100字。正常学习速度为每分钟100~200字,理解速度为每分钟200~400字。快速阅读通常以每分钟400~700字左右的速度进行。每分钟500~600字以上意味着将减少理解力。以上因人而异。虽然,快速阅读看上去像是一种“超凡”的能力,但是阅读速度并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单一途...
查看详细 >>我们国家人均阅读量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让很多人达成了共识。我们的高考这个指挥棒也指向了阅读。•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设置长阅读考查,整张试卷文字量达到8500字左右,比2014年增加了1300多字。即便在数学卷中,也出现了长达数百字的题干,考生阅读能力成为试卷考查的新看点•2017年语文新教改:阅读字数将从目前的...
查看详细 >>专注力怎么去培养呢?两个方法先给你,首先一个听知觉的训练,报一组词语给孩子听啊,比如葡萄电视、茶杯、熊猫,鼠标、风扇啊,然后问孩子排在第三位的是什么?第二个视知觉训练啊,在一些带有色彩干扰的文字上面,快要准的去读出文字的颜色。这个不要大意,它需要一点这种思维的能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稍微走神,你就会念错了。那如果孩子能在一分钟之内完成,那么...
查看详细 >>合理地表达及控制情绪。人在没有负面情绪干扰的情况下,才能更加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成人需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的情绪去干扰孩子,同时也要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并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让孩子的情绪保持在良性状态,让孩子更加专注地去学习、运动、游戏。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自主思考可以提升自主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升专注力。让...
查看详细 >>很多父母不理解,明明有足够的时间,为什么孩子总是做不完的事情呢?其实这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合理安排时间造成的,他们总是认为时间还有很多,不用太着急,结果时间都过去了,才发现自己还没行动,等到匆匆忙忙的开始时,却发现已经做不完了。如果每做一件事都没有一个期限,那么孩子就会无限期的往后拖延。时间就会被大量的浪费,孩子的做事效率也无法得到提高。确实...
查看详细 >>